笔趣阁 > 大英公务员 >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


  可不是么?天知道艾伦威尔逊用了多少精力劝说格雷斯,才把这些巴尔干人旳野心拖延到这个关键时候,仔细想来,他觉得自己无愧于一个英国人,为了这个破落帝国已经做到了一切。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来说,切下来的一块土地不到十万平方公里,当然在矿产这个层面来说,算是加丹加地区最有价值的一块,格雷斯他们算是非常克制了,压住了贪心。

  不压住也不行,如果扩大占领土地,那就不是驱逐几十万人就能做到的了。

  对于这个结果,艾伦威尔逊已经算是非常满意,现在北罗德西亚被截成两短的突出部解决了,根据之前的约定,北罗德西亚转变为王室领地的日程也可以安排上了。

  虽然古巴导弹危机、英国其实帮不上什么忙,对两个人口大国的战争也就仅止于咋呼咋呼,最终只能在最好欺负的非洲,显示一下旧日支配者的威严。

  但结果是好的,目前南部非洲的局势,无非就是英国和葡萄牙报团取暖,还有仅剩下一小块地的比利时殖民地卢旺达。

  卢旺达这个后世以大屠杀闻名的国家,后来又政治强人保罗·卡加梅的统治出名。

  面积不大却很有崛起的征兆,不过艾伦威尔逊觉得,到底能不能崛起还要观望一下,  非洲不是没出过政治强人,也有一批水平相当不错。

  但大多数一个不留神就被推翻,  少数牢牢掌控政权的政治强人,  一旦去世也会人亡政息。

  保罗·卡加梅的水平相当高,  把卢旺达治理的有声有色,简直不像是一个非洲国家,  还吞了刚果加丹加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他一旦死亡的话,后继者还能有这样的水平么?要知道埃塞之前也有模有样的。

  比利时剩下的卢旺达殖民地面积不大,在刚果独立之后估计比利时人不会把卢旺达看的太重要,  比利时在非洲势力的消亡已经可以进入倒计时。

  刨除葡萄牙现在尚算稳固的殖民力量,北罗德西亚南部还有罗德西亚、再往南还有南非,罗德西亚和南非,是冷战时期互为犄角、互相扶持的两个非洲白人政权。

  罗德西亚战争一直打到八十年代,  南非更是九十年代白人政权才倒台。从现在来看,北罗德西亚领地可能是最为长久的白人政权。

  有赖于这些屡教不改、枪毙都绝不冤枉的二战余孽,北罗德西亚的黑人族群已经被清理一空,  只要几个斯拉夫族群别和比利时移民内战,  当地不可能遭受到外来威胁。

  此时的艾伦威尔逊还不知道,罗德西亚人马上就会眼见着北罗德西亚的情况,准备找他这个常务次长求医问药了,  他现在还在莫斯科呢,  和苏联人猛烈交锋呢。

  总体而言,  不考虑政治正确这个问题,其实短时间内英国的利益应该不会受损。

  撒切尔夫人时期,还真没考虑过政治正确的问题,  英国和南非的关系急剧升温。不过代价也是巨大的,英联邦差点散架。

  克林姆林宫,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正在抱怨,  某个躲在大使馆不出来的英国佬,“如此的怯懦,  他来莫斯科到底来做什么来了。”

  “可能是避免被谈及卢本巴希的事情。”福尔采娃听了之后说道,“但是现在能够看出不来,英国趁着我们和美国人纠缠的时间,搞定了一个对英国而言的麻烦。”

  苏联最不缺乏的就是二战遗留的各种将帅,  拿着北罗德西亚地图的形状,  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在苏德战争当中,  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突出部问题。

  突出部这个名词,  曾经引起了苏德两军数次血战,乃至于被有过从军经历的苏联将帅,看到北罗德西亚地图的时候,一下子就想起来了中央突破、两翼包抄等一系列的词汇。

  出手抢夺卢本巴希,将北罗德西亚领地在后殖民时代遗留的问题解决。可见这一次的古巴导弹危机,英国人有了不小的收获。

  “那又怎么样?英国和美国穿一条裤子。”葛罗米柯一脑袋浆糊的道。

  “不一样的,以英国那个女首富为主流的英国资本,和美国的资本不同。就像是日不落帝国时期的英国资本,那个时候的英国资本追求全球化。而美国采取高关税抵抗,现在的美国资本追求全球化,而英国资本则依靠英国的帝国特惠制抵抗。葛罗米柯同志,你应该多读一些苏斯洛夫同志的研究。”

  福尔采娃解释着其中的不同之处,资本在不同的时候有着不同的特征。

谷閖</span>  在一战之前,资本是牢牢绑定国家的,除了英国之外,很多国家都是支持国家的中坚力量,驱使着国家对外扩张,英国不这么做,是因为英国本身就是当时世界的最大收益者,英国资本推动全球化。

  现在则反过来了,当时支持高关税保护自己的美国资本,成了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英国资本则是依靠英国的国家力量,用帝国特惠制抵挡着美国资本的扩张。

  前者本身是厌恶国家这种模式的存在的,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不自语。

  后者则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保护自己的利益。当然,两者并非是完全不相容,一旦依托国家的那一方无法抵抗国际资本方,就会产生合作的想法。

  艾伦威尔逊要是在这,肯定会说得妙啊。不过到了二十一世纪福尔采娃口中的英资和美资又反过来了,英资已经失去了一切工业资本,  转型成了金融资本,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美国又出现了变化,  美国毕竟是一个三亿人口的国家,  金融不能解决这么大人口的就业,这就导致全球化到了一定阶段,  美国没有深入进入全球化的资本不干了,美国的工业已经被国际化资本腐蚀的很严重,好处没拿到多少,大批人却过的没以前好了。

  英国只有五千万人,转型也就转型了,美国三亿多人都去搞金融?简直开玩笑!

  “所以,同志们!我们给英法两国一个台阶,以英法调停担忧欧洲安全的理由,来阐述古巴导弹危机的问题。”福尔采娃阐述着自己的观点,这样也更加能够让人接受一些。

  尤其是苏联内部持强硬态度的势力,向美国低头的话,会让这些强硬人物感到不满。

  而面对主动提出斡旋的英法两国递过来的台阶,苏联则可以接受,这本来也是英法两国这一次这么上心的目的。

  勃列日涅夫刚想要开口,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转而问向科兹洛夫,“科兹洛夫同志,你是第二书记,你的看法是十分重要的。”

  肯尼迪受到两封不一样措辞的信,第二封明显更加强硬的信被苏联强硬派影响到了,而这个强硬派的代表,就是科兹洛夫,科兹洛夫和国防部、军工企业有着良好的关系。

  “伊里奇,这件事!”科兹洛夫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出于维护赫鲁晓夫的权威,艰难的点头道,“好吧,就在外交领域强调英法的调停,和欧洲的安全考虑,回复美国。”

  “这样还可以,挑动欧洲和美国之间因为这一次利益不同产生的矛盾。我就不相信欧洲国家对美国的强烈反应没有想法,尤其是法国人。”

  葛罗米柯也转变了口风,“那么我们的公开声明当中,就把英法两国和欧洲的内容加进去,英国那个常务次长不能再躲在大使馆了,必须和我们一起。”

  星期六。莫斯科电台广播了赫鲁晓夫的回信。

  信中说:“我非常理解您以及美国人民对于您所称为进攻性武器所感到的忧虑,这的确是一种可怕的武器。您和我都了解,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武器。为了尽快地消除这一危及和平事业的冲突,为了给渴望和平的各国人民以保证,苏联政府除了此前已下达的在武器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的命令外,现又下达新命令拆除您所称为进攻性的武器,并将它们包装运回苏联。”

  在这一篇公开信之后,苏联广播电视台,把逗留在莫斯科的英法两国外交人员,阐述欧洲安全问题的担忧,用巨大篇幅做了介绍。

  艾伦威尔逊没想到,自己会在这个时候被苏联拉出来,做了挡箭牌。

  刚开始他是犹豫的,毕竟这么大的事情总是伴随着风险,是不是过于树大招风了一点?

  但一想这是全世界面临核战争威胁下的大事,换句话说这是拯救全世界。他绝对不能躲避,就这么定了,古巴导弹危机我拯救!

  回国之后,在把这一份功劳作为人生当中的辉煌履历,现在则是代表英国呼吁和平的时候,展现英国为了保护欧洲的巨大影响力。

  一个英国的常务次长,能够在苏联真理报上面留下署名文章,这个机会并不多。但他这一次做到了,欧洲这个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在他的刊文当中远离了核大战的威胁。


  (https://www.xblqugex.cc/book_17149221/7187147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