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水浒:开局被扈三娘逼婚 >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快兵临城下了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快兵临城下了


其实黎民日报都开始报道,甚至都有林峰警告金国的华语。可这样的消息,赵佶不知道是没看到,还是不重视,赵宋朝廷一直都没有什么强烈的回应。

其实不仅仅是黎明日报,早在金兵准备南侵的时候,中山府的知府詹度就曾多次上奏报警,说女真人有南下入侵大宋的迹象,提醒朝廷今早有所防备。

可赵佶,童贯,蔡翛这些人根本没把詹度的警告当回事。

不仅詹度示警过,燕山知府蔡靖也曾多次提醒过,蔡靖甚至还八百里加急,上奏朝廷,通知各个关隘,州府,说金人派兵侵犯清化县,劫掠走大量百姓,抢走大量粮食,焚烧房屋,破坏大量盐场等等,要让各个关隘严阵以待。

可是这些示警,统统都没有让已经当上知枢密院的蔡翛重视,在接到这些警报后,蔡翛还嫌弃詹度与蔡靖过度紧张了,判断这最多是边境冲突。

当年大宋跟辽国没少有这样的摩擦,早就见怪不怪了。

恰好,这个时候赵佶正准备在京城外南郊举行郊礼。

所谓郊礼,《史记·封禅书》中就有,意思是天子祭拜天地的大礼。这既是皇帝的义务,也是一种权力象征。

基本上历代皇帝都很重视郊礼,算是一项国家重大庆典活动。宋朝的祭天礼,讲究的是“三岁一亲郊制”,字面意思就知道,是三年一次。

可赵佶似乎格外喜欢,甚至重视郊礼。他在位二十五年的时间,亲自主持的郊礼多达十八次,按照正常三年一次,最多八九次就够了。

但也证明了,赵佶对郊礼十分地重视。

蔡翛正是因为知道赵佶对此十分重视,才一直压着北面的事情不让赵佶知道。就连大宋日报上,关于林峰对金国的警告,也被蔡翛他们筛选掉,赵佶才什么都不知道。

蔡翛是觉得,处理完郊礼的事情再告诉赵佶也不晚。

然而蔡翛不但没跟赵佶说,甚至都没跟王黼,白时中,李邦彦这些中枢官员说。

一来蔡翛觉得,告诉这几个人,  也基本上等同于赵佶知道了,还是会影响官家的心情。

其次,蔡翛觉得,北面有童贯坐镇,童贯咋说也是懂军事的,应付这种事情还不是轻轻松松。再加上还有郭药师的常胜军在,不说打胜仗吧,抵挡个金军一两个月时间应该是足够了。

只是后续几天,前面不断传来急报,李邦人等人也终于知道了。

李邦彦他们正准备告诉赵佶,可蔡翛先找到他们,几个人关在屋子里讨论了几天,也不知道达成了什么协议,几人还是没有告诉赵佶实情。

直到童贯从北面逃回来,京城里的人才知道实情究竟有多严重。

除了金军的西路军被太原的王禀拖着,东路军已经一路上势如破竹,马上就快打到黄河,一旦过了黄河,东京汴梁可就危险了。

这个时候,紧跟着童贯来的,还有金朝派来的使者高庆裔跟撒卢拇。

两人到了京城十分的趾高气扬,态度很狂,直言宋国要想平息这场战争,让金国罢兵,必须割地称臣。

到了此时此刻,蔡翛他们也顶不住了,只能赶紧将所有事情都告诉赵佶。

当然,他们依然不敢将事情说得太过严重。没敢说郭药师叛逃,只是说他们被围困,金兵刚开始南下。

即便如此,赵佶也是大为震惊,让蔡翛与童贯他们赶紧想办法,赶紧平息金人的怒火,同时阻止这场浩劫。

甚至准备在关键时候,封郭药师为永清军节度使,直接封燕王,封张令徽为郡王,将整个燕云都给郭药师,让他时代镇守此地。

从这里也能看出,赵佶是真的慌了,怕了。

尤其是当得知金兵已经打到黄河边,过了河就要直取汴梁。赵佶就更慌了。

他的做法不是赶紧阻止所有力量同仇敌忾,以皇帝之身御驾亲征,挽回自己的颜面,国家的颜面。

赵佶想的是跑,当然跑之前,也要有人坐镇东京。那自然是太子赵桓了。

赵佶封赵桓为开封牧。这个开封牧并不算是大宋常设的官职,宋太宗与宋真宗也都先当过开封牧,后面才继任皇位。

赵佶这个时候封赵桓为开封牧,用意就很耐人寻味了。首先他肯定是让赵桓留在东京抵抗金兵,你是开封牧,怎么能轻易离开开封。

他自然是打算南幸,高情商是南幸,低情商就是逃去南方。

赵桓很快入朝,赵佶还下令赵桓除去太子佩戴的金鱼,赐给他方玉带。按照宋朝的等级规定,只有帝王才能使用方玉带。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一些大臣立下大功劳,皇帝也赐过方玉带。赵佶此时赐给赵桓方玉带,几乎就是告诉大臣,太子快要即位,他可以行使皇帝的权力,在东京发号施令,抵挡金国。

此外,赵佶还赐给了赵桓两位宫嫔与小殿直。

其实这也是有先例的,毕竟赵佶当年即位的时候,向太后也赐给过他两位侍女,就是后来赵佶的两个皇后,一个是赵桓的生母王皇后,一个就是现在的郑皇后。

赵佶种种做法已经表明了,他打算让赵桓在东京汴梁代替他抵挡金国,难听点就是烂摊子扔给儿子,让儿子背锅。为此,甚至动了禅让的想法。

他这个道君皇帝,自然是去南边祈求天上的神灵保佑大宋,赶紧渡过这次劫难。

除了准备将烂摊子交给儿子外,赵佶还听从大臣们的建议,废除了应奉局,废除为花石纲设置的置造局,废了讲议局,废除道官,大晟府,教乐所,艮岳官吏,廷福宫宝录宫官吏,京城所琼林宜春苑所,还下了罪己诏。

这么一番操作下来,赵佶将自己这些年做的一切都给推翻,否定了。

这看似是一种自我检讨,承认错误的做法,其实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并不算是什么聪明的做法。

这个时候大宋需要一个主心骨,一个强硬果敢的皇帝。赵佶应该勇敢站出来直面这一切。

现在他急着否定一切,不就是在告诉所有人,他这个皇帝不称职,造成国家这个局面都是他的责任。只会让百姓对皇室更失望。任何过错,等到度过难过再检讨也不迟。


  (https://www.xblqugex.cc/book_16394103/212108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