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人间修罗神 > 第一百一十四章打酱油

第一百一十四章打酱油


“枢密院尚未成立,晚辈目下只是个虚职,此刻不宜介入朝政之争。因此朝堂之上的事,晚辈也只能是有心无力。但是这朝堂之外的事,晚辈义不容辞。”李云逸说着,最刘流露出一抹不易觉察的微笑。然而却没有逃过岳无极的视线。

  李云逸所说并不完全出于对青姨的担心,更多地出于对夏国目下形势的分析判断。仔细分析下夏国的局势便可以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夏国国内之争分布在三条战线上,而每一条战线的胜负都关乎着全局的胜败。相信蒲毅仁一方也一定会利用这三条战线与己方展开角逐。所以对于目下的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是应对接下来所有争夺战的关键。

  这三条战线第一是朝堂之争,第二是军权之争,第三是贸易资源之争。

  这第一条朝堂之争关乎全局,直接影响全局的胜败,因为哪一方掌控了朝堂政治导向,便拥有了向全国发号施令的强权,可以直接左右第二和第三条战线。而这条战线,目前己方只能由岳无极全面主导,而朝堂之上的盟友,从唐云露那里已经得知,工部、吏部将是最坚实的盟友,而刑部也可作为争取的对象,只是刑部尚书袁宗道对于推举安乐侯上位颇有微词。如果能够说服袁宗道加入阵营,又有宗室安乐侯这样一个临时盟友,那么朝堂之争就能有八成的把握。此役战线,且不论岳无极胜率很高,最重要的是夏国第一人心内已允准。这朝堂之争,似已无必要,却还要在朝堂上演一场激烈的争夺战,似是过场又像另有所指。无论如何,于自己当下而言,确实不能参与其中,名不正言不顺,被封为枢密院少卿,虽说白虎关大捷确实有些许功劳,封赏也合情合理,但一干有功之士封赏全部按下,独独封了自己,实在是耐人寻味。眼下这枢密院未设立便已封官,更像是为自己打上了一个烙印。其中内涵,实在是不言自喻

  第二这军权,目前来看,应该是属于比较稳定的。夏国的军力,除了州郡守备军力,主要的机动军力分为四部分。其中最大的两部分便是九原军与近卫军,这两部分总军力达到八万,全是夏国精锐之士。其主将皆是与夏王有莫逆之交的忠义之士,被夏王视为心腹。因而这两部直接或者间接的掌握在夏王手中,无王命调动一人也是不能,更不必提染指其中。再就是西海屯垦军与京都禁卫军,然而西海郡仅有军力一万,因受粮草军械限制,又是连年大小战不断,纵是岳无极治军有方,但得不到有效补充,因此战力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相比之下,逍遥侯统领下的八千禁卫军,简直就是一群仪仗队的存在,处在京都脚下,个个养尊处优,常年不经战阵,战力大大降低。然而纵使如此,蒲毅仁一方想要染指二者任何一方,也是不能。在二十年前,还有第五部分军力,其数量一般,战力却是极其强悍。那便是白虎军。原本白虎军经二十年前大战之后,不断充实扩充,一度达到了三万的军力,其装备更是各部军力之最。然而这却给夏国带来了麻烦。大军陈兵白虎关,这足以让数十里开外的风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于是紧闭城关,与夏国断绝来往,长达一年之久。何况两国宿怨已久,如此下去,长久以往,必将使夏国自绝于天下。一年之后,夏国不断通过各种形式与风国达成协定,开关通好,渐少关隘驻军。于是变成如今仅有三千军力的白虎关守军,与此同时,原本官居二品的白虎关将军降为四品。然而即使如此,依然可以值得庆幸的是,军权依然牢牢地掌握在新政派手中,至少也是王权手中。这也是新政得以全力推行的最重要方面。传闻中,兵部尚书与蒲毅仁过从甚密,然而这兵部尚书,对各大部分军力并无半点掌控之力,如果一定要说兵部有掌控的军力,也只是个别州郡之兵力。然而夏国有令,各郡守备军力不得超过三千。因此燕孤城即使肯鼎力相助,所掌控兵力不过几郡万数人马而已。这一节,新政派明显占据绝对优势,无需费心。何况军权历来为王者视为掌中之物,觊觎者从来没有好下场。因此不参与其中,实为明哲保身的上善之选。

  第三为贸易资源之争。当今天下,论国力核心资源,在民多寡,在粮食、盐铁,细论之下,马匹、布匹、茶等等,皆为国之大利。而在这其中,论民众多寡,五国之中,当属夏国与昭明两国旗鼓相当,然而,论民心可用,夏国强于昭明国许多。然而昭明国自有其得天独厚之处,地大物博,且其田亩之广,冠绝天下,其物产之丰富,亦五国之首。且不论夏国土地仅有昭明国三分之二,目下可耕之田仅有昭明国二分之一,在天下五国之中也仅仅与风国持平而已。但是风国胜在土地肥沃,善于育种,其所育良种在五国之中,属上上之品。只可惜数十年来,风国一直拒绝将良种卖与夏国,因此论粮食产量要高于夏国。而五国之中,人均田亩数以昭明国为最,人均田亩之数是夏国两倍有余。因此在粮食物资来讲,每年产量虽然并不是最低,而实际论人均来讲却是五国之中最低。这样一来,一旦有天灾歉收之年,夏国将承受更大的风险。也许是出于该方面的考虑,夏国历代君王,皆重视农耕水利的修缮,经过历代君王的努力,让夏国一个偏居一隅的关外侯国倒有了几分南国水乡的味道。也正因为如此,夏国历年以来,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而少有天灾之年。然而可喜的是,夏国是五国之中盐铁最为优渥之国。西海有纳木错湖,其盐可利天下之民,足见其储存量之大。而其湖盐之精细远甚于海盐,成为天下竟买之物。同样是夏国一绝的便是这铁锭。铁锭并不是夏国独有之物,论天下铁矿,五国各国产量各异,其中尤以风国为最,虽然近年以来由于流民的问题,风国关闭了赤金山铁矿,而在李云逸的点拨之下,相信赤金山铁矿将使风国再度登顶五国之首。作为五国第二产量的夏国,却是五国乃至四方诸夷争相购买之物。何也?五国出铁锭,虽然也经过了一定的深加工,却在强度与韧性上远远逊于夏国之铁锭,而且夏国铁锭分金、风、火三种,各有其妙用,其中加工精纯之法为当年武侯所定,并列有详细且繁复的提炼之法,更为夏国之绝密,而这也是夏国军力军备强悍为各国之首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严格管控粮食、盐、铁三方面物资的管控与售卖,同时还要保证国家及民众的正常生活,武侯当年协同户部共同制定了严格的法令制度:凡粮食、盐、铁均为官售,严禁私卖。然而在数十万甚至近百万的大城之内,官售往往带来的是一旦开售即往往排队数日,一城之内一旦开设数家数十家官营店铺,直接导致国家增加数万人的巨大开支。如此巨大的开支,一年便要近百万两白银,实数浪费,更有甚者,其中徇私舞弊,私卖私卖,滥竽充数者不计其数。试行一年便即彻底裁撤。因而便有了管控私营的制度,具体便是官府在各州各郡设置一个管库,私营商号凭官府文牒之数可买相应数量的物资,然后民众可在私营商号旗下各个商铺购买。该法令实行之初,确实与民有切实的便利,民众一片叫好之声。然而,初衷是好的,似乎所有法令设立都为为了让人打破一般,就在法令施行了五六年,随着一个巨头的出现,刚刚得以喘息的民众便步入了另一个漩涡之中,那便是徐氏商号。

  徐氏商号便是在徐弘业退出庙堂之后,开设的商号,凭借着朝堂之利,徐氏商号迅速成为一众商号的佼佼者,从此之后,徐氏商社凭借庙堂之便。屡屡打压排挤对手,使得不少商号要么纷纷投入其门下,要么转投他处,这便是徐氏商业帝国的开始,直到凤鸣商社的成立,便成了两强相争的局面。一众小商社,在经过了数年摇摆不定的站队之后,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阵营。不得不说,自从凤鸣商社成立之后,为稳定夏国粮价与盐价,起到了极为有效的作用。

  不过,这种平衡眼下又有被打破的趋势。户部突然将原有批复给凤鸣商社的粮食数量直接拦腰斩断。如果照此以往,徐家必定掌控下过民间粮价的定价权,以后依次便是盐价、铁价。

  对于权贵豪绅来讲,无所谓,甚至是大大的太有利,因为这些物价的上涨,他们往往都可分上一杯羹,然而于普通民众而言,就是雪上加霜。

  更有甚者,勾结官府私下霸占田产,巧取豪夺,照此以往,不仅关内民众不会来归,更容易造成民变,那对于内忧外患的夏国来讲,将是灭顶之灾。

  因此,在这纷纷扰扰的贸易资源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与不可控性,也充满了挑战。

  如果让他来选,他更愿意选择从这里入手,哪怕只是做一个打酱油的无名之辈。他也心甘情愿。

  这一次,他要自己来选择自己要走的路。


  (https://www.xblqugex.cc/book_15192675/803509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