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明廷的政治风向
围炉夜谭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听阿敏说完,黄台吉没有当场下结论,而是端起了茶杯,阿敏见状,便知趣的告辞了。
黄台吉随后便召见了岳托,目前岳托可谓是黄台吉的心腹之人,黄台吉是极为信任他的,甚至钦宗后人这个项目就是岳托负责的,颇得黄台吉信任。
因为从阿敏那里知道一些团社和郑芝龙的情况,他便召见岳托询问详细情况,针对团社的情报工作是由岳托负责的。
听完黄台吉的问话,岳托组织了一下语言,“大汗,团社现在的实力深不可测,我们暂且无力摆脱他们的影响,这些年来,我们利用和团社做生意的机会,把探子派到了大员和白翎岛,对,还有黑水堡,但是其他地方就够不着了,听说在海外他们开拓了很大的一片土地。”
“至于郑芝龙的事情,也是最近才听说,不过我不知道的是他们竟然派人到了东江。”
黄台吉问道,“阿敏建议我们可以去接郑芝龙雇佣军的活,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大汗,郑芝龙那里您想得到什么呢?”岳托反问道。
“本汗认为,和郑芝龙接触的主要目的还是拿他做一块跳板,将来在海外搞一块地盘,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团社对海商开拓海外地盘非常宽容。”黄台吉叹息一声道。
“也就是说,大帅对目前这个局面不满,有一种危机感,想找一个后路?”岳托接着说道。
黄台吉没有说话,仔细的品味着,最终缓缓的点了一下头。
“大汗,我们郑芝龙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岳托又问道。
黄台吉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们和郑芝龙不是一个体量的势力。”
“大汗英明,郑芝龙没有地盘,没有人,一切可以从头开始,但是大汗广有辽东,现在还控扼蒙古,麾下子民几百万,这样一个势力,还能找别的出路么?”岳托躬身说道。
黄台吉猛然一怔,随后便自言自语的说道,“是啊,我竟然有这种想法了,可能是最近压力太大了。岳托啊,你说的对啊。”
“大汗,我一直拥护您现在的施政方式,包括这次用赵宋皇族的事情迷惑团社,我们要以拖待变。”
“可是我们的内部有很大的危机啊,你看,八旗现在生活好了,只知道争权夺利,大肆享受,而且拒绝变革,这可是我们的根本啊,汉军倒是起来了,这是很大的危机啊。”黄台吉说道。
“大汗,我想,利用这次的机会打破满汉之分,以军功定地位,分财富,八旗要是不行了,那也没有办法,我们可以组织汉八旗啊,让那些汉人看到希望,让他们以军功来争取自己的地位,大汗,咱们必须搞先军政治,您的权势才是不可撼动的。”岳托说道。
黄台吉缓缓的点点头,他记住了先军政治这几个字。
随后几天他又召见了大贝勒代善,跟他沟通下一步的计划,两人就八旗变革的事情进行了商讨,商讨的结果就是各种经济政策陆续收紧,该专卖的专卖,羊毛和马匹等大牲畜交易慢慢变成八旗垄断,并且推动成立汉八旗等事宜。
关于给郑芝龙提供雇佣军的事情却被束之高阁了,黄台吉又跟阿敏交换了意见,用的理由是派雇佣军去打仗发财会动摇军心,到时候大家都热衷于出海发财,那中间的油水比苦哈哈的和蒙古、明军硬钢可来的多得多啊。
阿敏也明白其中的道理,见黄台吉决心已下,也没有多说什么。
不过黄台吉还是让阿敏牵头和郑芝龙的人联系,建立武器走私渠道,甚至在淡马锡计划建立商站,作为了解南洋的窗口,具体工作由岳托负责。
时间慢慢的进入崇祯五年的冬季,明廷的京师由于蒙古高原刮过来的寒冷朔风,整个京城一片灰黄灰黄的颜色,这里的沙尘天气越来越多了。
在紫禁城东门附近的内阁公房里,首辅周延儒正和内阁成员们讨论一篇科道言官递上来的奏章,大概意思是请求禁绝农户出海,认为出海的农户太多,已经影响到朝廷税赋的征收。
上这篇奏章的是一位晋籍的御史,因为团社的插手,晋商的收益比历史上可不是一个档次,晋籍出身的官员肯定要为自己的乡梓鸣不平了。
恰好这些年朝廷的税赋连年减少,所以这篇禁绝农户出海疏一出,便引起轩然大波。
内阁大学士徐光启已经是老态龙钟了,他首先发表意见,“这篇奏章有失片面,这些年各地又是旱灾,又是蝗灾,报上来的次数比以前要多很多,流民出海寻找出路也是正常,如果禁绝,必然会引起动乱啊。”
这一届的内阁成员都是南方人,对流民出海之事都比较了解,因为大批的移民都是从江淮出去的,江西籍的大学士郑以伟也发表意见,“徐阁老所言有些道理,不过从吾乡土来说,小农和佃户出海者也很多,以至于很多地方田地抛荒,地主的田地无人佃种。”
“朝廷原来的初衷是允许受灾之流民可以出海谋生,谁知道一些奸商竟然鼓动升平之地的小农,此乃本末倒置,所以,禁绝一说也有出处。”另一位吴阁老表达了意见。
“但是,流民出海确实改善了地方治安,从最近来看,发生灾害较重的河南、淮北等地就没有发生流民动乱,但是,因为地处偏远的山、陕两地因为流民无法转移出海,走投无路之下便成为暴民,引起地方动乱,已经有十余起之多。”徐光启举例说道。
“所以,朝廷必须规范一下,只能允许受灾流民出海,要禁绝升平小农逐利离乡。”郑以伟强调道。
“那如何区分是不是受灾流民呢?”次辅温体仁问道。
“方法有二:其一是划定招募流民的区域,只有在受灾区域,才允许招募流民;其二,流民出境,必须有当地士绅和官府具文认可,各路钞关和水陆要地加强巡查,如有不法移民,当即予以扣留,惩处不法奸商。”郑以伟提议道。
“如此甚好,既保证了地方安靖,又使得升平之地维持原有秩序,使得朝廷税赋不至于流失。”首辅周延儒发话了。
众阁老取得一致意见,便在奏本上票拟并呈送崇祯皇帝,不日司礼监便批红。
不过奏本发下来之后,各部门关于哪些地域可以允许,那些地方禁止,那些部门可以稽查等具体方案又扯来扯去,等最后定案都到崇祯五年的腊月了。
一进腊月那工作就等于扯淡,衙门全部封印,等具体实施那就是崇祯六年的事情了。
在奏本递送到内阁的时候,社团驻京师办事处便得到消息,消息很快便送到张家堡,通过无线电通讯让西岸社委提前得知了。
现在西岸社委基本上都在大员办公,马场港虽然是交通要道,奈何地方狭窄,事务不多,大量的工作还是以大员为主,而且淡江港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都要好的多,社委的主要领导在这边的时间多一些。
尽管刘星林流露出退的意思,但是执委会没放话,他还得继续干着,而明廷计划收紧移民的消息让他如坐针毡,刚把航线打开,移民来源就出幺蛾子,也太不给力了吧。
社委们先小范围的商议了一些对策,不过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沿江、沿淮的移民路线是最便捷的,社团前期在这条线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只能见招拆招了。
等到明廷的新政策出来,还好,朝廷还是没有明令禁绝移民,不过加了几个紧箍咒也挺难受,本来因为新航线开通,山陕那边的流民动乱,移民贷款迟约正在下跌过程中,这个消息一出,立马止跌回升,而且是火箭式的回升,淡江证券市场一片疯狂。
但是,本来行情很好的二手船市场一下子冷落下来,由于这些年各大造船厂忙于建造大型船只,而各大航运公司也逐渐把原来的思雨级船只更换掉,这些旧船拆除了蒸汽辅助动力后进行了简单的维修改造,便成为纯风帆动力船,廉价出售用于跑北美移民新航线,一些民间的海商看中这个生意,极力购买这种改造过后的二手船。
不过,朝廷的新政策一下子让这些准备大干一番的海商处于观望状态,都想等等再看。
刘星林把明廷的移民控制新政策发给了大洋彼岸的执委会,让执委会也头疼一下子吧。
对社团来说,明廷的这个政策无非是增加了移民的成本,象明朝官府那个效率,真正管起来是不可能的,无非是给当地士绅和沿路官吏一些吃拿卡要的机会,不过这些年以来,多少人在这条路上发财啊,要想断绝移民根本不可能。
朝廷的这一招可能就是想增大移民的成本,让社团别那么嚣张的大肆移民,你少量少量的,把那些受灾的、爱闹事的人搞出去就行了,那些老实巴交的佃户就不要搞了,把他们弄走了,士绅一把田土找谁来种啊。
(https://www.xblqugex.cc/book_14620720/5623018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