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穿农家种好田 > 第122章 卖鸡蛋(二)

第122章 卖鸡蛋(二)


第二更。

        “嗬,别看人儿小,还挺会做买卖,你大人呢?”一个操着唐山口音的中年妇女问。

        田青青:“我妈妈去别处了,让我先卖着。阿姨,你要吗?”

        “小嘴儿还是怪甜。”

        “一看就是个常出门的孩子。”

        “老陈,你要不?”

        “要,挺新鲜的。”

        “”

        人们议论着,又各自散开。不一会儿,又都拿着家什回来了。有的是篮子,有的是盆子,有的是书包。

        这让田青青想起了前世现代的塑料包装袋。买鸡蛋的人什么也不用拿,掏钱就能提溜走一兜儿。虽然不环保,却很便利。

        田青青把自行车倚牢在甬路旁边的一个自来水水池上,她自己则站在水池边沿上给人往外拾鸡蛋。

        直到这时,田青青才发现,用篓筐盛鸡蛋是一个很愚蠢的办法:她个儿太小了,拾起里面的鸡蛋很费劲儿。

        “来,你看着,我给你拾。”老方走上前,一手抓仨,一边报着数,一边往递过来的篮子或者盆子里放。

        人们大多都是要三十个,也有要二十个、四十个的。三百枚鸡蛋很快被拾完了。

        接下来,老方又帮着收钱。

        十六块五毛钱一分不少地很快交到田青青的手里。

        整个过程,没有一个人讨价还价,也没有一个人挑剔鸡蛋的大小。

        哇塞!

        与知识分子打交道就是痛快!

        田青青心里高兴。微笑着对人们说:“叔叔,大大。阿姨,你们要是吃着好吃,隔几天我就给你们送一次来。”

        “好哇!小姑娘,你要是有鸡蛋,就可着劲儿地往这里送。这里别的不好卖。鸡蛋、鱼、新鲜肉,卖的最快了。”老方说。

        田青青闻听心里一喜,忙问道:“你们也买鱼?”

        “买呀。如果是活鲤鱼的话,就更好了。”一个三十多岁的操着一口天津口音的男子说。

        “美得你吧!现在上哪里弄活鲤鱼去?”操唐山口音的中年女性揶揄了一句。

        “我卖的就是活鲤鱼。”田青青不失时机地表白。

        “活鲤鱼?你有活鲤鱼?”几个操不同口音的男女几乎是一口同声地追问。

        田青青:“嗯哪。都是一斤靠上的大鱼。”

        老方:“你家有养鱼池?”

        田青青摇摇头:“没有。从坑塘里钓的。”

        老方:“你现钓现卖?”

        田青青:“嗯哪。”

        “你是哪村的?”刚才操着天津口音的男子问道。

        田青青:“田家庄的。”

        天津口音男:“你是不是天天在家里钓鱼卖钱?”

        田青青点了点头。

        “哦,原来你就是那个会钓鱼的小神童啊!”天津口音男说完,又对众人说:“这就是我给你们说的那个会钓鱼的小神童。一开始我也不相信,架不住人们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不由人不信。这不。今天见到真人了,原来是这么小的一个小姑娘。”

        “真是的,一看就挺机灵。”

        “要是没一手,大人也不会放这么小的孩子出来做买卖。”

        “尤其这鸡蛋,摔个跟头全完了,大人也真放心?”

        “人家大人心中有数呗!”

        “”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玲玲,你看小姐姐多会做买卖呀,还会钓鱼!你长大了一定要向小姐姐学习噢!”

        一个年轻妇女对怀里抱着的七、八个月大的女婴说。

        田青青循声望去。忽然眼前一亮:那个抱孩子的妇女,像极了自己前世田苗苗时期的那个同事。再看她怀里的孩子,眉眼里跟这个妇女很相似。

        玲玲?对呀。前世的同事姓方名艳玲。难道说,这个女婴就是自己前世的同事?

        可是,这个女婴比现在的田苗苗最少也得小半年,而田苗苗去世时,人家的女儿都会走路了。印象中方艳玲应该比自己大。

        想想也有可能:田苗苗二十九岁还未婚,如果方艳玲适龄结婚的话。孩子会走路也很正常。

        田青青心里这么一想,真有种旧地重游遇故交的感觉。把人们当面议论引起的尴尬冲淡了不少。

        “叔叔、大大、阿姨,你们如果愿意要鱼的话,说个时间和条数,我按时给你们送来。”田青青对着还在议论的人们说。

        于是,人们又报起数来,你一条,她一条,一共定下来八条。并说越快越好。

        “那就明天吧,还是这个时候,怎么样?”田青青以商量的口气问道。

        “真是个心里透亮儿的孩子。”天津口音男称赞道:“知道我们上班族中午没时间做饭,一般都是晚上改善,便定在下午送。”

        于是,人们又是一番议论。

        “叔叔、大大、阿姨,如果你们愿意买我的东西,我会经常来的。”

        田青青微笑着和人们打了招呼,在人们的议论声中,骑车离开了农林工作站。

        自此以后,田青青果然隔三差五送一次来。后来熟了,不但卖鸡蛋和鱼,还卖青菜。

        尤其是空间西红柿,受到了这些农业技术员们的一致称赞。都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西红柿,有的还向她探讨栽培技术。田青青只好推说是大人种的,自己不知晓。

        来的次数多了,田青青知道了领自己进来的那个“老方”就是自己前世田苗苗时期的同事方艳玲的父亲方志仁。

        而那个女婴,果真就是前世的同事方艳玲。

        方志仁夫妇都在农林技术工作站工作。他们还有一个七岁的儿子方毅,在京城跟着爷爷奶奶。那个年轻妇女就是方志仁的妻子,方艳玲的母亲。

        方艳玲是田青青穿越以来,除了亲人、家人、亲戚以外,认识的第一个社会上的人。虽然还是婴幼儿,田苗苗不也才一岁零四个月嘛!

        基于这层关系,田青青每次来,都要给方艳玲带几个空间西红柿来。方志仁不知底细,还以为是田青青感谢他的相助之恩呢。后来两家走动起来,成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戚。此是后话。

        从农林技术工作站出来,田青青又从空间里拾了一篮子鸡蛋(这一回她不敢再用篓筐了),来到一个居民小区里。见家家都关着门,便敲开了胡同口的第一家大门。

        不大工夫,从里买走出了一个大约四十多岁长的很白净的中年妇女,瞅着面相很和善。

        “阿姨,你家买鸡蛋不?我这里有才下的,挺新鲜的。”

        那中年妇女听了脸上一喜,问道:“几分钱一个?”

        “大小一起拾,五分五一个。”田青青回答。既然在农林工作站卖的这个价,在这里也就别改了,薄利多销。

        中年妇女看了看篮子里的鸡蛋,个头并不小,像这样的鸡蛋,在黑市一准给要六分。还是送上门来卖。立时就有了买的冲动。

        “小姑娘,你大人呢?”中年妇女看看附近没有人,又问道。别再小孩子不知道价,大人来了打翻把。

        “我妈在别处里卖哩,这里我说了算。”田青青看出来者的心思,响亮地说道。

        中年妇女被逗乐了:“既然你说了算,那,我回去拿家什和钱,再问问别人看看还有没有买的。”

        价格便宜,鸡蛋还新鲜,太划算了,她乐不颠的跑回家,拿来了钱和一个搪瓷盆,又开始敲开四邻的大门,有不少老头老太太没事在家里待着呢,一人乐不如众乐乐,有这样的好事还是跟关系不错的邻居分享一下为好。

        听到敲门的人们都出来了。见是一个小姑娘在卖鸡蛋,个儿大还便宜,纷纷回家拿盆拿钱。

        不大一会儿,一篮子鸡蛋就被抢净了。

        田青青望一眼人们盆儿里的鸡蛋,立马就报出钱数。那个速度,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吃惊。

        “这个孩子要是念书,以后肯定会有大出息”人群中有人感叹道。

        中年妇女要了三十个,田青青收了她一块五毛。人家帮了这么大的忙,怎麽也得给人家一点优惠不是。

        中年妇女本来还想给一毛五,可是拗不过田青青的坚持,也只好作罢。感激地说:“小朋友,以后你要还是过来卖,就到这儿来敲我的门就行,我一般不出门。你千万别去人多的地方,管街的撵的人‘轱辘’‘轱辘’的,你这么小,摔个跟头别把鸡蛋打喽。”

        田青青对这个好心的中年妇女真的是由衷的感谢,没有她的帮忙,自己不会卖的这么快。既然人家说出这话来了,何不就此拉下这个关系,把这里建成自己的第二个销售点儿?!

        (农林技术工作站算是第一个。)

        “阿姨,我叫田青青,不知道您怎麽称呼?”

        中年妇女见小姑娘彬彬有礼的样子,也打心眼里喜欢,一脸慈爱地抚了抚田青青的头发,和蔼地说:  “你叫田青青啊,很好听的名字,阿姨姓靳叫玉书,以后你就喊我靳阿姨好了。”

        “好的,靳阿姨,如果大家吃着好吃,喜欢买我的鸡蛋,我就隔三岔五来卖一次。来了我还麻烦您,行吗?靳阿姨!”(未完待续)


  (https://www.xblqugex.cc/book_1358/11426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