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316章 捧杀!我,苏景明,大宋隐相?

第316章 捧杀!我,苏景明,大宋隐相?


第316章  捧杀!我,苏景明,大宋隐相?

        三月十五日。

        当苏良得知,九十六岁高龄的玉阳子道长又研制出一种新型火器后,当即与曹护一起奔向城外的军器监,火器营。

        火器营,沙场内。

        一张长桌上,放置着五个小木箱。

        每个小木箱内,都放置着一个厚约三四寸、如书籍大小,表皮用一层层厚麻纸包裹,外带长长引信的投掷类火器。

        这便是玉阳子口中的火雷。

        投掷类火器在唐末便已出现,比如: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等。

        但这类火器,以燃烧为主,爆炸强度较为有限,主要用于火攻或惊吓敌军马匹。

        杀伤效果并不强。

        玉阳子捋着雪白的胡须,道:“老夫改良了火药中的硝、炭含量,即使身穿铠甲,在此火雷一丈之内,也必身亡,三丈之内,必伤。”

        当下,火器营隶属枢密院管辖,归枢密副使曾公亮主管。

        他在距离苏良等人约二百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将火雷放置在提前挖好的一处浅坑内。

        在他眼里,根本没有朝廷。

        不是曹护,而是曹国舅曹佾。

        又持一块木板盖在浅坑上,将数个沙袋压在木板上方。

        “你这个小苏还算不错,老夫信你!”玉阳子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便离开了。

        有的甚至迸溅到盾牌上,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

        苏良自然不能再像在百家学院时那样随意了。

        “老道我不在乎立功不立功,我在乎的是,下次我再让你们寻炼丹材料时,能不能快一些。那个小曹,太磨叽了!”

        “还没有,大家都习惯称呼为火器和火雷了!”

        玉阳子嘴巴一撇。

        “砰!”

        随即,士兵点燃引信,迅速撤离。

        地面都猛然震颤了一下。

        一道巨大的爆炸声传来,俨然如天降响雷一般。

        玉阳子丝毫没有夸大其词,确实是:一丈之内使人亡,三丈之内使人伤。

        前方爆炸处冒出白烟,留下一個巨大的坑洞。

        “你将此事汇禀枢密院,并恳请官家为火器、火雷赐名!”

        数名士兵手持盾牌,蹲在苏良等人的前面,以防有沙土迸溅到这里。

        俨然是提升大宋禁军战斗力的利器。

        沙土飞扬。

        约十息后。

        苏良连忙拱手道:“老神仙,此事交给我吧,我一定准时为您办妥!”

        苏良看向曹护,问道:“火器和火雷可有名字?”

        然后,先将引信留在外面。

        说罢,他朝着一旁的一名火器营士兵摆了摆手。

        他在此制作火器,完全为了得到炼丹的材料。

        士兵立即会意。

        此等火雷若扔到敌军中间,一枚便足以杀伤几十人。

        玉阳子一心炼丹修仙。

        苏良与曹护都甚是兴奋。

        与此同时。

        一应事务都应由枢密院向朝廷汇报。

        “明白。”曹护点了点头。

        他所指的小曹。

        估计是曹佾琐事太多,怠慢了他一些,故而老道士有了些小脾气。

        曹护一脸激动地说道:“老神仙,你为朝廷立大功了!”

        在朝堂,越俎代庖,乃是大忌。

        当即抱起一枚火雷,朝着前方奔去。

        苏良自然要全力满足他。

        稍倾,沙尘散去。

        他又补充道:“此外,这火雷可不仅仅是打仗的利器,也是赚钱的利器,你汇禀时,提及采矿二字,曾相公便明白了。”

        “嗯嗯,好。”曹护再次点头。

        火雷爆炸后。

        苏良率先想到的便是将此物用于采矿。

        当下,大宋境内发现的矿藏并不少,金矿、银矿、铜矿、铁矿等皆有。

        但开采速度太慢了。

        虽然在真宗时,矿场上也用上了火药,但那种火药的威力太弱。

        比人工开采并快不了多少。

        大宋采矿之所以采取官置场监和百姓承卖两种方式,就是因开采速度太慢。

        而今有了此等威力的火雷,采矿速度必然会迅速提升。

        ……

        翌日。

        枢密副使曾公亮便将火雷情况向赵祯做了汇报,并恳请赵祯赐名。

        赵祯甚是高兴。

        因管状火器与火雷同出一脉,便分别赐名为风火枪与风火雷。

        令苏良感到意外的是,他没有听到任何涉及风火雷开采矿石的消息。

        此等可为朝廷快速牟利之法,理应立即执行才对。

        ……

        午后。

        就在苏良准备去枢密院问询一番风火雷开采矿石之事时。

        内侍传来官家口谕:令唐介、欧阳修、苏良三人入宫。

        当即,三人便迅速朝着禁中赶去。

        垂拱殿内。

        当苏良三人来到殿内时,两府三司的相公们都已经在里面了。

        范仲淹、曾公亮、王尧臣三人站于一侧。

        文彦博、夏竦、张方平等人站于另一侧。

        苏良看向两边人的表情,便知刚才定然有过一场激烈的辩论。

        而此刻。

        官家身在偏殿休息。

        这种情况,苏良三人已经历过多次。

        两府三司难以决议之事,官家便会寻台谏主持公道或提出建议。

        首相文彦博来到三人面前,将当下的情况讲述了出来。

        此场辩论的起因是——

        曾公亮提议用风火雷开采矿石,官家召来两府三司的相公们来议。

        结果,除了王尧臣、范仲淹、曾公亮三人赞同此事外,其他相公皆反对。

        这个结果也让苏良大吃一惊。

        但他听过文彦博讲述的理由后,不由得明白了。

        众相公反对用风火雷开采矿石的理由是:撼动地脉、耗泄阳气,易毁大宋国基。

        在苏良眼里。

        此理由有些迷信成分,简直就是州桥上风水先生的说辞。

        但这些相公们却深信不疑,且有笃信的理由。

        自大宋建国以来。

        矿石开采之地,频频发生地震。

        距今最近的就是庆历六年时,京东路盛产金矿的登、莱两州发生特大地震,百姓死伤无数。

        最后的结果判定,便是开采金矿所致。

        <div  class="contentadv">        另外,还有泥石流、洪水等灾情,也都是因过度采矿,伐树毁林导致。

        这使得,朝廷对采矿之事,禁忌颇多。禁忌一多,效率自然就提不上来了。

        除了这些原因外——

        宋庠认为,风火雷破坏性太大。

        若形成采矿热潮,易挖断大宋龙脉。龙脉断,则国基便会坍塌。

        张方平认为,地之所产有限,不可穷挖矿产,应为子孙计,为后世计。

        这个理由可谓非常高尚,也有些道理。

        比如在挖金矿时,不用火药,采取的是沙里淘金;若用火药,则为岩里淘金。

        破坏性俨然是两种程度。

        范仲淹、王尧臣和曾公亮赞同的原因是:此举可解大宋财务之急,待救急之后,可再缓缓行之。

        此外,这三人根本不相信风水上的龙脉说。

        很快。

        苏良三人便了解了此事的来龙去脉,并清楚了每位相公的想法。

        苏良不得不承认。

        挖矿确实易导致地震,也会造成伐树毁林,水土流失。

        但错不在风火雷。

        他不信所谓的龙脉之说,更不认为需要为后世子孙保留这些矿财。

        三人思考完毕后,朝着不远处的张茂则点了点头。

        后者立即意会,便去请官家了。

        ……

        稍倾。

        赵祯再次坐到御座上,问道:“台谏如何看?”

        唐介率先拱手道:“官家,臣以为,此策可行。”

        “首先,挖断龙脉之说,臣是不相信的。没有一个国家是在国库逐渐充裕之时而走下坡路。若真的存在龙脉说,那些恨我大宋朝廷的反贼,根本不用造反打仗,他们去挖龙脉不就行了嘛!”

        “此外,地震乃是天灾,但并不常有。我们若因不常有之天灾,放弃这笔能迅速提升大宋国力的矿藏,实属不值得!”

        随即,欧阳修站了出来。

        他看了张方平一眼后,道:“官家,唐中丞已道尽了臣心中的想法,臣只有一句话想说,儿孙自有儿孙福!”

        唐介与欧阳修,皆支持以风火雷开采矿藏。

        这时,苏良缓缓站了出来。

        “官家,臣以为,造成地震、洪涝、泥石流等灾情的主要原因并非采矿本身,而是不合乎规范的采矿方式。仅靠风火雷开采,并不足以加剧各种意外的发生。”

        “当下,无论是我朝场监,还是民间采矿,皆甚是粗鄙,挖而不知填,无节制地伐树毁林。欲解此危,理应新设寻矿司衙门,统一管理矿藏,且禁止百姓承买开采!”

        “若有伐树毁林、挖而不填者,一律重惩。长此以往,便可高效采矿,而风火雷采矿,不过就是用一月的时间去完成一年的事情,对我大宋并无害也。”

        “此外,臣建议,派遣勇士,开拓海外寻矿之旅。寻到矿藏后,令战船前往,而后开采,此乃最快牟利之法也。风火雷,是杀人之凶器,亦是强兵之神器,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

        苏良讲完后,三司使王尧臣大步走出,高声道:“官家,臣以为,景明所言,甚有道理!”

        “臣附议!”范仲淹和曾公亮也同时拱手。

        赵祯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苏良与其他官员最不同的地方是:遇事,百官可知能做或不能做,但苏良却有方法让不能做的事情变得能做。

        这种临时反应的机敏,一般人根本学不来。

        苏良这番话。

        顿时引得众相公频频点头。

        海外采矿,实乃良策。

        赵祯想了想,也开口道:“朕觉得,可听景明之言,一切在于规范。”

        听到此话,众相公都未曾再开口反对。

        赵祯不由得露出开心的笑容,道:“众卿,当朝,没有苏景明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朕希望的是,我大宋不止只有一个苏景明。”

        顿时,一众相公都露出一抹带着一丝丝羞愧的笑容。

        满朝士大夫,包括赵祯在内,都已经害上了苏良依赖症。

        ……

        三月二十三日,天气越来越暖。

        汴京城的游人也越来越多,大街小巷越来越热闹。

        而就在这时。

        一份手抄民间小报上,一篇名为《大宋隐相苏景明》的文章,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街头巷尾,纷纷议论起来。

        苏良一下子又多了一个新外号——隐相。

        此外号,足以杀人。

        此文章称当下的苏良,虽未曾拜相,但在朝堂上已拥有宰执的权力。

        文章开头引用了赵祯的两句话。

        “全宋变法,不能没有苏景明!”

        “当朝,没有苏景明解决不了的问题!”

        随即,文章分析了自全宋变法以来,苏良的作用和价值。

        然后,还将苏良在御史台的地位,与中书、枢密院、三司主官的关系做了详尽分析。

        还细数了苏良的好人缘。

        如:驱使曹国舅经商,与内侍张茂则为友,在贝州兵变中帮助文彦博拜相,和欧阳修结为挚友,与范仲淹有莫逆之交……

        全篇文字看似都在夸赞苏良,其实是在害他。

        此文称当下朝堂,已无人的势力能够超过苏良,俨然将苏良刻画成了一个权相。

        权相二字,乃是大宋的禁忌。

        大宋将相权一分为三,使得军、政、财分离,外加提升台谏官地位。

        目的就是避免出现权相。

        此篇文章,完全是在捧杀苏良。

        不过,民间很多百姓都觉得此文写得非常真实,事实就是如此。

        当下的苏良已成大势,日后必为权相。

        甚至还有一些阴谋论者称,待官家驾崩后,苏良权势滔天,极有可能再行皇袍加身之事。

        若是换作旁人。

        看到这篇文章、听到一些消息后,必然会解释一番,自证清白。

        一些胆小的,恐怕早就跪在禁中,以表清白了。

        但苏良看过这篇文章后,只是淡淡一笑。

        该忙什么就去忙什么了。

        别人如何传,苏良根本不介意,关键是赵祯如何想。

        苏良相信,官家是绝对相信他的。

        很快,此消息便传进了朝堂百官的耳中。

        很多官员都认为“隐相”这个词放在苏良的身上,甚是妥帖。

        他们纷纷撰写奏疏,言苏良之过,并恳请官家预防此危机的发生。

        这一刻,台谏无人说话。

        文彦博、范仲淹、富弼、曾公亮等人也都没有说话。

        他们若帮苏良说话,反而容易将此事坐实。

        他们相信,苏良能处理好此事,也相信,官家会给百官一个明确的交待。

        就在这时。

        从北方榷场又传来一个消息。

        有多名商人称,辽国大皇子耶律洪基回辽后,处处夸赞苏良告知了他许多变法之道。

        他已尊苏良为师。

        一些阴谋论者再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他们认为,苏良在布局,布一场大局,意在得势之后,与辽国联合,抢夺赵宋皇权……


  (https://www.xblqugex.cc/book_11809776/1147060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