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行赏(二)
大魏左将军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建安初,曹操的官职是司空(朝官)、兖州牧(地方官)、行车骑将军(军职),说白了就是军政两权,且不论哪种职位,均可以开府招纳英才。
当然史书上对这段时间的曹操大多以司空来称呼,其公府也以“司空府”相称。下面就罗列一些入曹操司空府的名士。
毛玠、王必原为兖州从事,现毛玠出任東曹掾,负责为曹操司空府选拔官员,王必出任主簿,负责文书工作。
司马朗是司马防之长子,曹操年轻时的雒阳北部尉就是司马防参与任命的,可见曹操与司马家有些渊源,年仅二十二岁(虚岁)的司马朗也入司空府为掾。
国渊师从郑玄,与邴原俱为青州名士,因为躲避战乱,而与管宁一同渡海到辽东避难,如今听闻许都安定,国渊与邴原都返回故土,并接受曹操的征辟,入了司空府为掾。
国渊被曹操任命负责屯田事务,邴原又出任东阁祭酒(大概是负责接待名士工作的负责人)。
《太平御览·卷467》引《邴原别传》:魏太祖为司空,辟(邴)原署东阁祭酒。
徐奕本是徐州人,因为躲避战乱(曹操伐徐州)而至江东避难,本年,他拒绝孙策的征辟,返回故土,接受了曹操的征辟。
河东卫觊、山阳凉茂入司空府的时间不确定,只能说可推为此时。
实际上曹操拥有的是一个“威力加强版”的司空府,其中不但拥有司空府基础的职能部门,还增设了负责军事谋划的部门:军师。
——这便是曹操的幕府雏形由来(后来的丞相府更是壮大)。
军师这种职务最早的雏形大概见于汉末中平二年(185年),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凉州时,以孙坚、陶谦为参军事。这种“参军事”的职能大概就是替将军出谋划策的临时军职,但是战后又会罢免。
【名士出任朝官】
当然,曹操不可能只“任人唯亲”,也必须提拔名士,装点许都汉廷的门面。当然这部分人中不一定都是曹操、荀彧时所选拔的名士,也有些人可能早就在任,而曹操不罢免他们,就足以表明是认可这些名士的政治影响力了。
赵温为司徒。
赵温出身益州世家,与其兄赵谦在董卓、李傕时期都能身居朝廷要职(三公、尚书令、司隶校尉等)。至建安初,曹操只罢免了太尉杨彪,也不愿动他,其中缘由,要么是赵温亲近曹操,要么是曹操也需要赵温这块招牌。
自此,汉廷三公只有两公在职:司徒赵温、司空曹操。太尉一职长期空置。
桓典为光禄勋。
桓典是龙亢桓氏族人,世传《尚书》,为人正派。桓典年轻时是由沛相王吉所举荐为孝廉,而曹操也可能是王吉所举,所以桓典和曹操很可能同是王吉门生。
张俭为卫尉。
张俭是第二次党锢的党魁,兖州山阳郡人。如今他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多年前他都曾拒绝了何进等人的征辟,如今他却给了曹操面子(可能是曹操的兖州牧光环作用),到许都上任。不过,他抵达许都后,就闭门不出,至建安三年(198年)病故。
此后朝廷(曹操)征辟避难在交趾郡的袁忠,袁忠却在途中病逝(《曹瞒传》载“因为袁忠得罪过曹操,所以在建安年间他被曹操报复杀害”之事应该是捏造。范晔在《后汉书》中惯于贬损曹操,多从《曹瞒传》中取材,却没有将此事录入《袁忠传》,可见虚妄。),次年(199年),又拜徐璆为卫尉。
郑玄为大司农。
郑玄在此时算是天下名士中的楷模了,按袁纪,在建安三年(198年),朝廷(曹操)以公车征辟郑玄位大司农,他也给了曹操这个面子,到许都受命。虽然不久后,郑玄又以身体欠佳为由辞职回乡,但“郑司农”这个称呼已经传遍了天下。
徐璆为廷尉(未至)。
徐璆自灵帝时被宦官和外戚(董太后)排挤,被罢官;董卓秉政后,提拔他为汝南郡太守,后投奔陶谦,参与了第二次反董同盟,在陶谦与李傕和解后,他被陶谦表为东海国相。
建安初,徐璆接到许都征召,可是在中途被袁术扣留,袁术正准备称帝,要请徐璆出任三公,徐璆誓死不从。由于徐璆并未及时到任,故实际廷尉无考。
范书《徐璆传》:献帝迁许,以廷尉征(徐璆),当诣京师,道为袁术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璆乃叹曰:“龚胜、鲍宣,独何人哉?守之必死!”术不敢逼。
后来,徐璆在袁术败亡之后,才得以脱身,辗转至许都,历位卫尉、太常。
刘艾为宗正。
刘艾在东归时就已担任宗正,随献帝入许后,曾拜彭城相,大概因为吕布占据徐州的缘故,刘艾并未到任,而是继续在汉廷担任宗正,有史可查至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仍在任。
刘艾编写了《灵帝纪》、《献帝纪》,这可能是《东观汉纪》的续补工作的一部分。
刘宽之子刘松,也出任过宗正,时间未知,也有可能是在建安年间(更多可能是在长安朝廷时事)。
孔融为将作大匠、少府。
孔融原为北海相、青州刺史,在建安元年(196年)初,被袁谭击败赶出青州,本年末,孔融入朝为将作大匠,大概是负责许都的皇宫修建工作。
次年(197年),孔融拜少府。
赵岐为太常。
赵岐是关中名士,历经桓灵时期两次党锢,本年也是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了。赵岐随献帝入许有功,曹操领司空之前,还表示愿意让出司空给赵岐,可是赵岐又怎么会答应呢。
约在建安二年(197年),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联名上书朝廷(曹操),拜赵岐为太常。
范书《赵岐传》:曹操时为司空,举以自代。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荐之,于是就拜(赵)岐为太常。
陈纪为大鸿胪。
早些年,陈纪、陈群父子二人是投奔徐州牧陶谦的,大约在刘协东归时,陈纪入朝为尚书令。都许后,陈纪拜大鸿胪,陈群也被征拜柘县令(属陈国),但陈纪父子二人倒是奇怪,脱离曹操,投奔徐州吕布去了。
建安三年(198年)十二月,吕布灭亡后,陈纪父子又归附曹操,陈纪仍然担任大鸿胪,次年(199年)六月逝世(按《陈纪碑》文)。
(https://www.xblqugex.cc/book_108089/5220653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