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将军本纪 > 第六十一章 屯田

第六十一章 屯田


  第九十二章屯田

  千里无烟已十年,

  一朝许洛翠秧田。

  乾坤渠肯容曹操,

  聊为苍生解倒悬。

  (宋-陈普)

  ...

  许都。

  军师戏志才亡故后,曹操非常希望能有同样的角色来辅佐自己,自天子都许,曹操私下里询问荀彧的意见,希望荀彧推荐自己几位如同戏志才那样的人才。

  问道:“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荀彧当即推荐了两人,一人,为蜀郡太守,现居于荆州,荀彧之侄,荀攸,荀公达。

  另一人,颍川,郭嘉,郭奉孝。

  曹操当即修书给尚在荆州的荀攸:“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于是征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

  曹操见到荀攸、郭嘉后,与语大悦,对荀彧、钟繇说道:“公达,奉孝皆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以为军师。

  ...

  不久后,刘备被吕布击败,投靠了许都的曹操。

  刘备的到来,是曹操向着天下诸侯表达自己礼贤下士的机会。

  于是,以宾客之礼待之,以刘备为豫州牧。

  但同时,程昱和郭嘉都对刘备的到来表达了相同的看法。

  程昱建议道:“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郭嘉同样的意思:“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

  都希望曹操能够乘此良机除掉刘备。

  也许是受到了以前的教训,对待自己的声名这件事上,曹操变得更加小心翼翼。

  曹操认真考虑了良久,摇了摇头,拒绝了这个提议,“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要为天下做表率,以刘备为标榜,收天下之心。

  有诗赞云: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

  ...

  薛议受老师程昱的书信所召,从东阿来到了许都。

  同众人议论曹操提出的新政。

  新政的内容是—谋粮。

  “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

  何以解忧?

  连续两年的蝗灾与战乱,中原大地,民不聊生。天子的到来,更是加重了曹操一方对于粮食的需求。

  于是曹操大会群下,集思广益,讨论怎么样才能更多的获取粮食。

  自建安元年初,大破汝南、颍川等地的黄巾,缴获了一大批的农具和耕牛。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器具,产生更多的粮食?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

  众人建议:“计牛输谷,佃科以定施行,大收不增谷,有水旱灾除,”以原先三十税一的田制,此外,租官牛的另出牛租;这就是主张仍照汉代民假官田的办法。

  (规定官府把耕牛租给佃农使用,佃农便以租的耕牛多少,交纳谷粮(或赋役),遇到大丰收,不增加赋税,遇到灾害,则免除赋税。交纳的谷粮比例为30比1,同时如果用的官家的牛,要另出牛租。)

  这项政策在薛议看来,的确称得上是“利民”了。

  但是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原东阿令,现羽林监枣祗则在分配的方式问题上提出异议:

  他主张不能只按租牛的头数去课征,而是应根据官牛私牛订出不同的征收标准。田客租用官牛,便须多付一份谷物作牛租,统治者也就多增一部分的收入。

  其次,多数主张‘定额制’和大收不增租、水旱除的原则。枣祗又加反对,建议采用‘分成制’;他认为大收不增水旱除,肯定会削减政府收入的租制。

  所以提议,重新分配赋税方式,集中人力物力,利用好从黄巾手里获得的农具,实行汉代兵屯制,征收百分之五十,外加牛租十分之一。

  这种赋税的分配方式,完全就是将百姓集中起来,当农奴来养了。

  薛议皱了皱眉头,突然,又想起了前世听说过的“屯田制”,很是纠结,“所谓的屯田制就是这样剥削百姓的吗?”

  枣祗的提议引来一片哗然,唯有夏侯惇部将韩浩等寥寥几人表示支持,“流民多矣,以枣祗之议,尚可活之。”

  流亡的百姓,能活着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奢求更多?

  曹操也是皱起了眉头。

  军师侯声则是大声反对:“科取官牛,为官田计。如祗议,于官便,于客不便。”

  这对于百姓是一种严重的剥削,对于现在正在养名的曹操而言,剥削百姓,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于是,曹操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枣祗犹不放弃,极力劝说曹操在当前的形式下实行屯田,而侯声等人极力反对,双方激烈的争论。

  曹操偏过头去看了一言左手边的荀彧,只见荀彧也皱着眉头,望着争吵的两方,见曹操望了过来,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曹操瞬间领会了荀彧的意思。

  轻咳一声,示意争吵的双方都停下来,然后开口说道:“今当以计牛输谷为上,至于枣祗之议...”说着顿了顿,“可以许都附近寻田行之,以观后效。”

  这是先采用原先的提议,同时,枣祗的建议也一并实行,但是,给与枣祗的田地,不会太多,曹操也有着自己的顾虑在其中。

  薛议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但是知晓大势的他,忽有所觉,望向了场中还在为此愤愤不平的侯声...

  ...

  “伯言,枣祗此议,断不可取!”侯声与薛议一同出来,路上,便和薛议说起了自己的看法。“取十之税五,取牛加十之税一,此举与谋百姓之命何异?”

  说着说着,又说道了东阿的流民。“伯言,吾往许都之时,引东阿之流民往陈国,陈国相骆俊,养济百姓,陈国灾害不生,岁获丰稔。百姓可活之。”

  薛议心里想着却是后来“屯田”的“大获成功。”在此时,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去劝说这个一心为民的老人,只好点头,沉默不语。

  侯声见薛议沉默,便点头笑着开解道:“伯言,东阿之流民,全然不忘伯言活命之恩也!”

  薛议揉了揉发红的眼眶,用力点了点头...

  


  (https://www.xblqugex.cc/book_108089/5192362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