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警花追我到元朝 > 第687、688节 御前军议,三路北伐!

第687、688节 御前军议,三路北伐!


  洪武二年七月二十五,唐廷大内御前军议。

  御前军议是制度化的唐廷最高军事会议,由天子亲自主持。

  按照唐国制度,军令部门是军师府,军政部门是兵部。但参加御前军议的除了军师府太尉和兵部堂官之外,还有政事堂三相公。

  今日的御前军议,有文天祥、陈淑桢、江钧三位军师府太尉,林必举、杨汉明、崔牧三位政事堂宰执,以及兵部尚书都烈、侍郎乌图。

  加上李洛和崔秀宁,共十人。

  “要想恢复中原,必须先恢复关中。要想恢复关中,必先恢复汉中。”这是李洛对军师府的几个太尉说过的话。

  这句话,文天祥是格外赞成的。

  为何要先恢复关中?

  因为北方之地,唯有关中真正可守!

  如果先渡江恢复江北河南,那么如何对付元军在江北的骑兵重兵集团?

  北方元军和被消灭的南方元军,其实是两个概念。

  南方元军以汉奸军为主,土司蛮兵为辅,蒙古色目骑兵最少。元廷在南方损失了七十万大军,看似元气大伤,可损失的主要是汉奸军,土司军,蒲甘仆从军,以及大理军和吐蕃军,辽东部族军。

  而作为元军核心主力的蒙古色目骑兵,损失不过数万人。

  可唐军的主要伤亡,就是这数万蒙古色目骑兵造成的。

  但北方呢?还有好几十万蒙古色目骑兵。

  尤其是元廷统一大蒙古国后,蒙古色目骑兵超过七十万,光在中国北方就有四十万精骑。

  匈奴帝国和秃厥帝国,都曾拥有几十万骑兵,和强盛的汉唐鏖战百年。而蒙元显然比匈奴和秃厥更强大。

  唐军如今已经有六万火器兵,九万骑兵,其中降唐的一万蒙古色目骑兵,还驻扎在瀛州,李洛还不放心让他们和元军作战。

  本土不能一点骑兵不留吧?能用来北伐作战的骑兵,最多七万人。就这七万能用来北伐的骑兵,骑射还比不过元军骑兵。

  六万火器兵,能用来北伐的,也不过五万人。

  除此之外就是传统步兵和水师。水师不能上岸作战,步兵还要留十五万兵马镇守本土十五州。

  也就是说,唐军北伐的最大兵力是四十多万,只有北方元军的一半。

  而用来克制元军骑兵重兵集团的,只能是五万火器兵。就这几万火器兵,已经消耗了唐国所有的火药产能。

  尤其是硝的来源和提纯,太限制产量了。

  事实上,南方大战结束这么久了,可唐军积累的火药,仍然不到两百万斤,平均每个火器兵三十斤药。

  一个兵三十斤药什么概念?

  最多作战几个月火药就会告罄!

  而且火器兵对于后勤的依赖太大,移动速度太慢。在骑兵占优势的北方平原,与规模巨大,机动快捷的元军骑兵作战,风险真的太大了、

  元军吃了那么多次火器的亏,不可能再傻乎乎的用骑兵冲锋了。那么火器兵的战果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好,作战难度会成倍增加。

  倘若元军骑兵采用骚扰和封锁的战术,以步军为主的唐军在平原地带能耗多久?

  不分兵,移动速度更慢,顾头不顾尾,而且很难完成战术战略计划。可一旦分兵,就会被拥有机动优势和地利的元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所以,在没有明显军事优势的情况下恢复江北,很难守得住。就算打下来,也无法建立稳固的地方政权。

  就算元军打不过,还不能跑吗?你今天设置的一个郡县,说不定明天就被来去如风的元军骑兵回来干掉。

  怎么破?

  朱元璋之所以光明正大的渡江北伐,是因为当时明军拥有大量骑兵,相比元末骑射生疏的腐朽军队已经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且当时的元军还自相残杀,不顾明军北伐仍然窝里斗。

  李洛凭什么敢这么干?

  就算唐军打的顺利,西域的元军也会源源不断的抽调过来,元军也可驱使更多的汉人当炮灰,消耗唐军的火药。

  一旦陷入江北平原的泥潭,来一次大败,新生的唐国就可能万劫不复。

  风险太大,他不敢赌。

  所以,只能先恢复关中。

  关中表里山河,金城千里,拥有潼关、武关、大散关、萧关四大险关,故称关中。

  关中自古以来就是以高屋建瓴之态,易守难攻之势,虎视天下,布武四方,周秦汉隋唐以此为基,遂成霸业。

  打下关中,控制四关,利用关中的地形,立刻就能打破僵局,盘活满盘棋!而且,关中汉人善骑者多,还有大量牧场,拿下关中,就能组建十万骑兵!

  如今,关中四大关,除了武关在唐军之手,其他三关都在元军之手。加上元廷在关中布置十几万大军,要想攻下关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尤其是汉中和大散关在元军手中,以南攻北的图谋关中,地利上实在太吃亏了,哪怕以数倍兵力优势,也难以占到便宜。

  所谓金城之险,可不是说说的。

  汉中本来是川蜀的一部分,可忽必烈占领中原后,敏锐的发现了汉中的重要,就故意把汉中划给了陕西,使得陕西更是固若金汤。

  现在汉中和大散关都在元军手里,只能智取。

  “梓童,你来说说元廷的最新情势。”李洛对崔秀宁说道。

  崔秀宁打开一个册子,对众人说道:

  “元廷北方治下,户部统计的农牧户人口(主要纳税人口)四百八十余万。诸色户籍人口五十余万。官奴和投下私奴八百三十余万,军户人口三百六十余万,流民估计在四百万到五百万,不算辽东诸部,元廷北方共有人口大约两千两百万。”

  崔秀宁说到这里,众人脸色都有些难看了。

  蒙元没有占领北方时,北方有五千多万人口。现在才两千万出头,就这还包括了蒙古色目人。这么说来,北方汉人包括流民奴隶不到两千万了。

  损失了三四千万人口!减少大半!

  更可笑的是,户部的纳税农户人口,只有四百多万!而户部不作为纳税人口统计的奴隶却有八百多万!流民也有四五百万!

  这算什么事?

  可纳税的“自由民”只有四百多万,是不是意味着元廷的收入很少呢?

  非也。

  恰恰相反。元廷的收入不但不少,而且很多!

  这就是元朝的特别之处。

  因为,那么多奴隶,也是有产出的,而且他们的产出,绝大部分要上缴。奴隶做牛做马的劳碌,想偷懒是不可能的事,产出能少得了?

  只是,不作为朝廷户部的正税罢了。

  崔秀宁继续说道:“原四大汗国领地,大概有人口三千二百万。这是元廷户部最新统计的数目,未必准确。这些人口,绝大多数是色目人,少数是蒙古人。”

  “加上高丽四百万,辽东四大兀鲁斯两百多万,元廷控制的人口数量,当在六千万左右。”

  六千万,比起唐国如今十五州的七千万要少。而且元廷的六千万人口,原四大汗国还占了大半,还包括了高丽人。

  起码人口上,唐国占据明显优势了。

  “兵力上,元廷还能调动一百四十万大军。不过,有三十万骑兵在原四大汗国。北方兵马八十万,高丽兵十万,辽东四大兀鲁斯还有二十万。”

  “我军暂时不用管西方元军,辽东军和高丽军,只管北方元廷直接掌握下的八十万大军就成。”

  “这八十万人,蒙古骑兵十五万,色目骑兵二十六万,克尔钦军(西北河北汉军)十四万,哲里木军(河南齐鲁汉军)十七万,新汉军九万。”

  “关中本来元军不多,可近期元廷一直在增兵关中,如今关中已经有元军十五万。蒙古色目骑兵七万,克尔钦军五万,哲里木军三万。越拖下去,关中的元军就越多。”

  崔秀宁说完,总结道:“总之,关中不好打,但打下来能守得住。江北也不好打,打下来也站不稳。”

  李洛道:“打关中,是大略所在,无需再议。你们说说,如何隐瞒元廷?”

  “在长江和沿海虚张声势,做出渡江或登陆姿态,朕认为很难瞒得过元廷。”

  从元廷一直持续增兵关中就知道,忽必烈很清楚李洛的战略目标,也知道唐军的软肋。

  文天祥道:“那就真渡江,真登陆!干脆不要虚张声势,兵分三路真刀真枪的北伐!”

  “等到关中到手,另外两路再撤回来。不过,这虽然是阳谋,损失却很大。”

  陈淑桢和江钧也认为,真渡江,真登陆。

  其实李洛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拿不到注意。很明显,这个打法会增加很多伤亡。

  而且,另外两路还可能失败。

  可是,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能拖住元军增援关中了。

  李洛将几个太尉都这么说,也咬牙拿定了主意。

  “那就这么干!水师运载十万人登陆齐鲁,威胁大都。长江水师掩护二十万人渡江攻打江北。十二万人攻打关中!”

  “东路军肯定打不过,登陆之后就依托海岸防守。中路军不要分兵,拿出渡过淮河攻占洛阳的架势,牢牢钉住江北元军,不让他们增援关中。”

  “文先生,中路军就交给你,元军要是仍然增援关中,就干脆拿下淮南。”

  文天祥领命道:“遵旨!不过,中路军有二十万人,事关重大,臣请陛下调拨两万火器兵。不然,臣没有把握将大军带回江南。”

  他的要求一点不过分。江北可是有元军骑兵重兵集团的,光淮南就有十万骑兵,汉军也有七八万。火器兵少了,步兵为主的唐军孤军深入,很容易大败。

  为何中军军最多?因为面临的元军更强,还需要保持攻势一路北推,不然无法牵制元军不支援关中。

  “准!拨你四个火器旅。”李洛毫不犹豫的答应文天祥。

  “陈淑桢,东路军交给你。登陆之后防守即可,有海军舰炮支援,朕只给你一万火器兵。”

  陈淑桢领命道:“遵旨!”

  李洛道:“这西路军,朕就亲自出征,以五万人从武关经商洛,蓝田入关中。以七万人从剑门入汉中,攻占大散关。江钧,武关这路偏师就交给你,拨你一个火器旅,一万骑兵。”

  “遵旨!”江钧也领了军令。

  文天祥皱眉道:“陛下御驾亲征,攻坚克难,却只率领七万人,是不是太少了?万一有个闪失,那我大唐危矣!”

  汉中很难打,大散关也不好打,作为皇帝只率领七万人攻打元军重兵防守的战略要地,实在太冒险了。

  其他人也对李洛的冒险表示担忧。

  杨汉明道:“请陛下增兵三万,各州驻军宁愿少一些,也不能让陛下冒险。”

  李洛笑道:“十五个州只有十几万兵马留守,已经很空虚了,不宜再抽调兵马,以防海宋来袭。江陵的防守也不能马虎。再说,朕在汉中有两步暗棋,能派上用场。梓童,你说给诸卿听听。”

  崔秀宁也笑了,“汉中有五万元军,主帅的幕僚青山,是大唐的人。”

  青山?众人有点疑惑,一个幕僚,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不过想来,也觉得不会这么简单。

  崔秀宁继续道:“他能否起到作用,还未可知。不过,汉中秦岭还有一支抗拒剃发的反元义军,早就暗中归唐。首领绰号汉中之虎,名叫唐牧,他有一万多兵马,我们的人在他军中帮他训练士卒。”

  众人明白了。汉中元军主帅的幕僚青山是唐人,秦岭中的义军唐牧也暗中归唐。这两人一结合…的确能搞很多事!

  汉中为何险要?因为扼守了川陕之间的褒斜古道。要想通过褒斜古道,就必须攻下汉中。

  听到这些,他们心里就有底了。

  “夏粮已经打了,守成还不错。足够几十万大军打几个月仗了。这次,大唐要真正定都…长安!”李洛信心满怀的说道。

  “贺我大唐旗开得胜!一战收取关中!”众人一起站起来说道。

  第二日,一道道密令飞出江陵城,整个唐军都开始调动,粮草火药开始运转。

  民心高涨的唐国,如同一架巨大的战争机器,慢慢开动起来。

  …………

  八月十五,聚集在长江南岸的二十万大军,突然开始渡江。

  这么大的动静,当然早就惊动了元军。元军大喜之下,立刻放弃北岸,让唐军从容渡江。

  压根就没打算在北岸阻止唐军渡江!

  目的很明显,先把以步兵为主的唐军放过来,好加以歼灭。

  元军做梦都想南征,只可恨没有水师无法渡江。此时唐军主动大举北渡,他们高兴都来不及,哪里会阻止?

  与此同行,唐军水师搜集大量商船,运载着十万唐军北上。元军惊喜连连,一边火速报告大都,一边准备大打出手。

  同日,李洛亲率七万大军进入剑门关,直驱汉中。而江钧作为西路军偏师,率领五万兵马从武关北上。

  华夏3984年,洪武二年八月中秋,唐廷兵分三路,大举攻元。自古以南伐北者,出师未有今日之盛也!

  这是唐国第一次战略性主动进攻蒙元。因为出兵日期是在八月十五,所以史称“中秋北伐”。

  没有下诏出征,没有发布檄文,看上去完全就是突然袭击的架势。

  突然袭击当然做不到。可唐廷如此低调的大规模出兵,的确给元廷突然袭击的感觉。

  唐军二十万大军花好了几天时间才过江,陈淑桢的大军也到了齐鲁海域。此时,李洛的大军还在剑门之北蜀道上缓慢行军。

  而大都的忽必烈,已经接到奏报。

  “哈哈哈,好好好!”忽必烈大笑,“李洛这个狼崽子不错,终于忍不住主动出来了。伯颜,除了汉中要死守之外,江北和腹里都让他们来!最好让他们深入几百里地!”

  伯颜笑道:“奴才恭喜大汗!大汗一直等着李洛主动来,他果然就来了。”

  安童也很高兴:“这北方就像是草原,我大元铁骑奔驰起来就像是白毛风,李洛还以为能像南方那样?大元在南方才多少铁骑?这次,一定要灭了他几十万大军!”

  忽必烈却笑容一敛,“李洛应该会亲自领军攻打汉中。汉中扼守了四百里褒斜古道,兵马也不少,的确易守难攻。但,还是要增援。关中,不能丢!”

  伯颜心领神会,安童却问道:“大汗,为何不干脆把李洛也放进关中,乘机灭了他?”

  “你这个奴才啊,为何一点也不像你的祖父木华黎呢?”忽必烈有些恨其不争的说道,“关中是朕当年的根据之地,朕在关中十余年,深知关中之险要。”

  “李洛要是攻占关中,封锁了潼关萧关,那大元铁骑就很难进去了。关中就真成了他嘴里的肉。关中被叛军掌握,那还得了么?那就是狼钻进了猎人的帐篷!”

  “朕不怕他打江北,不怕他打大都。他骑兵少,打赢两仗也没用,扎不了根,无法派出官吏接管地方,迟早会败。但关中不一样,你明白了么?”

  安童羞愧难当,赶紧跪下说道:“大汗的话,就像梦中的神启,就像大海般的智慧滋润了干涸的小溪,奴才感激的想要歌唱,羞愧的又想哭泣。”

  伯颜道:“大汗,关中兵马不少,但奴才还是觉得不放心呐。河南江北的大军不能动,是不是传旨河东山西道(后世山西)的兵马,渡过黄河支援关中?”

  河东山西道作为元廷“腹里”地区,驻扎了十几万兵马,光骑兵就有七万,要是南下关中,就万无一失了。

  忽必烈皱眉,“只怕来不及了。陕西与河东之间的黄河,水流可是暴躁(湍急)的很,出了名的难渡。这圣旨传过去,再等他们渡过黄河天险,需要多少天?母牛都能下崽了。”

  那时的黄河可不像后世,水量之大,不辩牛马。

  伯颜默然不语。大汗说的不错,多半是来不及了。

  不过,关中有十五万大军,汉中就有五万,大散关也在大元手里。叛军其实很难进入关中。

  为了以防万一,也因为对李洛心存忌惮,忽必烈还是下旨给河东山西道的元军,让他们想办法尽快渡过黄河天险,支援关中,确保万无一失。

  同时,忽必烈派出怯薛侍卫数人,飞驰关中,严旨告诫关中各将领,务必谨守关隘,不得擅自移动,以免为叛军所乘,中了奸计。

  可以说,忽必烈的应对已经完美了。他甚至考虑到唐军用诡计赚取汉中,千里迢迢派侍卫去督导叮嘱。

  ……

  汉中之北乃是秦岭,古来兵家之必争的褒斜古道,就在秦岭中蜿蜒而过。褒斜古道南起褒谷口,北到斜谷口,绵延四百余里。

  过了褒斜古道,经过汉中,才能到达剑门。

  褒斜古道据说是夏禹最早开凿的,非常古老,是秦蜀之间的主道,秦国灭蜀,就由此道入川。

  此时距离褒谷口数十里的秦岭深处,险峻的西缺岭上,正有一处山寨冒出股股炊烟。

  这就是名闻汉中,声震关中的“绿林大盗”汉中之虎唐牧的山寨。

  唐牧是反元数年的义军,只是之前活动在巴山,人马不过千人。可是大半年前,元廷强制汉人剃发留辫,不甘屈服的陕西人认为“丢了先人”,纷纷起来反抗逃亡,使得汉中之虎唐牧的队伍滚雪球一般发展到数万人。

  唐牧刚开始还镇压了几个豪强汉奸,抄了他们的存粮。可是和元军一打就输,只能大败后逃走。

  正在途穷之际,忽然有自称唐国特使的人出现,建议他放弃巴山,占据秦岭的西缺岭。

  唐牧早有投唐之意,顿时大喜。他听从唐国特使们的建议,率部占据西缺岭。

  西缺岭显然是唐国特使精心挑选的地方,易守难攻。唐牧自从占了此处,元军多次围剿都铩羽而归。

  而且唐国特使还帮助唐牧训练义军,大半年下来竟然让上万人的义军脱胎换骨般强大起来,已不是之前的乌合之众。

  这还不算,唐牧还在神通广大的唐国特使的指引下,成功袭击了元军汉中军器匠造局,获得大量兵器,实力大涨。

  现在,特使告诉他,终于要动手了。

  山寨大厅中,此时坐了十几个汉子,当中浓眉大眼的汉子,正是汉中之虎唐牧。

  他身边做得最近的三个人,都是面色白净的青年,就是所谓的唐国特使了。

  “将军,算算时日,陛下应该快到葭萌关了。我们该动手抢占褒谷口了。”一个特使说道,“这几十里山路,我等怎么也要一天工夫才能赶到。”

  “好!那末将就立刻点兵出发!”唐牧猛然站起。

  另一个特使拊掌笑道:“将军忠义果敢,真乃大唐良将,等陛下一到,必受重用!”

  唐牧笑道:“那就多承特使美言了。”

  PS:哎,推荐票实在太少了,亲们方便的话投下推荐票啊,蟹蟹了。晚安!

  


  (https://www.xblqugex.cc/book_107987/6299691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