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警花追我到元朝 > 第411、412节 参见大将军!

第411、412节 参见大将军!


  到了正月下旬,南征诸事具备,李洛辞别崔秀宁,在她依依不舍的目光中上船。

  这一去,不知何时相见。

  这一去,不知是否还能相见。

  崔秀宁迎着海风抱着李征,看到甲板上李洛的身影渐去渐远,忍不住泪目朦胧。

  “阿嫂,回去吧,海边风大。兄长吉人天相,老君护佑,一定会凯旋而归的。”李沅一边接过李征,一边劝慰崔秀宁道。

  崔秀宁忽然含着眼泪笑了,“小妹,前年你阿兄征日,我在海边相送,你也是这么劝我。今日你阿兄征越,你还是这么劝我,竟然一字不改。”

  李沅有点惊愕,“真的一字不改?阿嫂记得这么清楚?”

  崔秀宁很肯定的点头:“一字不改。”

  巧的是,就在李洛离开海东的当天,一支巨大的船队,载着好几万江北移民,来到海东。

  河南江北平章萨普勒“贩卖”的第二批流民到了。

  崔秀宁又立刻投入到安置新移民的工作中去。

  三天后,唐国海军监理刘拓,以及副司令韩韶,率领五千水兵的轻载舰队,驶离洛宁港,打着宋军的战旗,在海上兜了一个圈子,掉头南下。

  刘拓带着李洛伪造的宋朝宰相陈宜中的亲笔信,宋朝国书。就连五千水兵,也都穿着宋朝盔甲。

  随行的还有一个叫马宣礼的特务,他的身份是宋国爪哇小朝廷的礼部侍郎。崔秀宁之所以派他去,是因为马宣礼年近三十,是她年纪最大的一个学生,而且是个读书人,冒充宋朝官员最适合。

  唐军舰队出发五六天后,泉州的福建水师才在李洛的安排下,慢腾腾的南下,准备去湖广沿海接受元廷筹措的粮草物资。

  与此同时,大汉奸朱清张瑄也率领海运漕粮船队,带着在江南筹措的粮草南下。

  按照元廷的安排,粮草一半由江浙解决,一半有湖广解决。通过海路运输,而福建水师负责护航。

  南征大军主力,则还是在广西两江道宣慰司思明路集结,从谅山攻入安南,和唆都的路线一样。

  没办法,自古华山一条道,南征安南必须要经过谅山。至于海路,对不起,元廷现在缺船,水师孱弱,根本运不了二十万大军。

  至于李洛,则早就带着数百亲兵侍卫,以及野离朵步和没藏出梅这两个党项女子,通过驿站往广西而去。

  为何带着两个党项女子?

  因为困守安南安邦城的数千党项骑兵,可能还活着。

  李交最新的情报提到,党项军统帅李恒的族弟李忆,起码九天前还在安邦城坚守。而越军也不想耗费兵力攻城,只想把这几千元军困死饿死。

  李交说,党项军在杀马充饥,应该坚持不了太久了。

  带着两个党项女子,说不定能拉近和李忆的距离,使计吞了几千党项军。

  李洛还没赶到广西两江道,刘拓和韩韶率领的“宋军水师”,已经到了安南东海。

  下龙湾海域的安南水师巡逻舰,远远看见一支规模不小的舰队驶来,立刻一边打出旗语,一边飞报水师经略使胡循。

  “元寇水师来袭!传令,整队备战!”胡循下令道。

  “诺!”传令兵们飞快的冲到甲板,一边敲醒旗舰上的战鼓,吹响号角,一边发出旗语。

  片刻之间,两百多艘安南战船就摆好了应战队形,船上的弓弩,石炮,拍杆等战具全部准备就绪。

  经略使胡循也全身披挂的来到旗舰甲板,他手持的弓,竟是三石强弓。胡循看见军士们个个如临大敌的样子,喝道:“元寇就剩那么点水师,还敢来我大越东海撒野,哼,今日定要元寇有去无回!”

  胡循不但精通水战,个人勇力也极其不俗,能开三石硬弓。之前征讨占城国,安南水师和占城水师接舷大战,胡循一箭射穿占城水师大将的盔甲,破甲射杀敌将,占城水师顿时大败。

  元寇水师来袭,胡循不但毫不畏惧,还战心如虎。他当然知道,元寇水师这两年丧失了几万精兵,战船奇缺,新船还没影儿。如今的元寇水师,实力未必比安南强。

  但是很快,前方海面上一艘巡逻的小船鼓风而来,紧接着一个巡逻水兵就顺着梯子上到旗舰甲板。

  那巡逻兵单膝跪下禀报道:“禀经略,来者不是元寇水师,而是宋国水师!领头的官长,说要乘小船来和经略相会!”

  什么?宋国水师?

  胡循一愣,感觉举目一看,果然看见越来越近的旗帜,不像是元军的苍狼战旗。

  对方水师又近了一些,已经能依稀看到船上的宋字战旗,迎风招展。

  此时,对方的水师舰队停了下来,并打出“是友非敌”的旗语。于是,安南水师将士也松了口气。

  而船队的前面,一艘小船往这边驶过来,上面只有几个人,其中一个穿着宋国大红官府,头戴幞头乌沙,完全就是宋国大臣的打扮。

  “真是宋臣?”胡循心中很是惊异,也有点复杂。说起来,他祖上是宋国浙东人,六世祖时搬到安南,虽然湖氏在安南百余年,胡循早就是个安南人,但对于宋,还是有点感情的。

  胡循不知道的是,原本的历史上,他的六世孙胡季犛,篡夺陈氏王朝,建立了胡朝,结果被朱棣所灭。

  “允许来人上船!”胡循虽然无法辨别真假,但还是允许来人上船相见。

  很快,冒充宋朝礼部侍郎的特务马宣礼,就一派风轻云淡的走上胡循的旗舰甲板。

  “来者何人?所为何事?”胡循按刀说道。

  虽然来者可能真是宋使,但也可能是元廷奸细,他怎会大意?

  “将军,在下大宋礼部侍郎马宣礼,受大宋朝廷所遣,来贵国送交国书,商洽联合抗元之事。”马宣礼不卑不亢的说道。

  胡循故意装傻道:“大宋?大宋不是亡了么?还哪来的大宋?你到底何人?”

  马宣礼闻言勃然作色,沉下脸喝道道:“将军慎言!我大宋虽然失了中原,可并未亡国!如今,我朝自在爪哇一大岛,谈何亡国!”

  胡循看他神色不似作伪装,立刻就信了大半,抱拳说道:“原来如此,在下竟然不知,多有得罪了。不知马先生可有印信?”

  马宣礼明显的犹豫了一下,接着又在对方明显变的狐疑之时说道:“也罢,反正将军也必定是越国大将,给你看看,也无不可。”

  这特务说完,就让随从取出早就伪造好的宋廷印信,小心翼翼的交给胡循。

  胡循没见过宋廷印信,但感觉倒不像假的,当下就信了八分。

  “原来真是大宋马侍郎,在下大越水师经略使胡循,先前失礼了。马侍郎还请不要介意啊。”胡循的态度顿时和气了很多。

  “无妨,胡经略也是军务在身,正是道理所在,在下安敢怪罪!只是,还请胡经略派人送在下去贵国京城,拜见贵国国主。”马宣礼说道。

  他看上去温文尔雅,但又带着文官特有的矜持,目中还带着对武将的疏离和轻视之色。

  完全就是典型的宋朝文官做派。

  胡循道:“敢问马侍郎,来弊国递交国书,为了带着这么多水师前来?”

  马宣礼往东指指,道:“那里是何处?”

  胡循道:“东边?嗯,是琼州啊!(海南)”

  马宣礼笑道:“胡经略问本官为何带这么多水师,如今本官已经告诉你了。”马宣礼说完,就抚须微笑。

  胡循转而一想,就猛然明白了。

  打琼州!

  这支宋军水师竟然是来打元廷琼州的!

  “是要攻打琼州?”胡循忍不住问了一句。

  马宣礼对胡循的问题恍若未闻,而是有点不耐的说道:“好了胡经略,在下可以入京见贵国之主了么?”

  胡循几乎疑虑尽消,笑道:“自然可以。本帅会派人送马侍郎入京。只是,贵部水师,需要退出三十里。没有我军令,不得靠近。”

  马宣礼点头:“如此最好,胡经略为人谨慎,举措得体,真乃越国良将也!”

  于是,这特务也下令发出旗语,令“大宋水师”退出三十里,不要让越国水师误会。

  等到“大宋水师”后退拉开距离,胡循也不啰嗦,派出一艘战船,护送马宣礼从下龙湾进入白藤江,西进京师。

  远处“大宋水师”旗舰上的刘拓和韩韶,眼看马宣礼终于被对方送走,也松了口气。这一计成功一半了。

  这五千水师来干什么的?哪里只是打琼州那么简单!

  想想接下来要发生的事,刘拓和韩韶就有些激动。

  君上每次出手,都是布局千里,天马行空,真是环环相扣,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这是一箭四雕的神来之笔啊。

  他们不知道,倘若没有情报系统的支持,李洛这样的计划如论如何也无法实施。唐国内部,对特察局并不了解,甚至还有不少人都不知道特察局的存在。

  特察局的对外名义,是信访处,铜簋监察房等名称,从来不以特察局的名义公开办事。

  两天后,弃船换马的马宣礼终于来到天长府古礼城,检查印信和国书后,没经过多少周折,就被带入仁寿宫,面见安南太上皇陈晃。

  “外臣大宋礼部侍郎马宣礼,见过大王!”马宣礼长辑行礼。

  安南文武大臣见他不但不下跪,还称呼“大王”而不是陛下,顿时很是不满。

  虽说以前宋使来安南面见安南皇帝不用下跪,也不会称呼陛下,可那是以前,是大宋还有半壁江山的时候,安南当然要给北方大国三分面子。

  可是现在,宋国流亡小朝廷跑到千里之外的爪哇国,苟延残喘,却仍然倒驴不倒架,这就让安南君臣心生不悦了。

  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对马宣礼的身份深信不疑。站在宋廷的角度,大越皇帝只不过是国王,称呼大王也不算无礼。

  “马侍郎免礼,可认识这位啊!”陈晃指着李交问道。

  李交也是宋使,来了快半年了。由于通过商队给陈朝提供了宝贵的军情,为安南歼灭元军立了大功,如今早就被当成真的不能再真的宋使。

  倘若这马侍郎真是宋使,两人不可能不认识。

  马宣礼看到李交,笑呵呵的说道:“李提举,别来无恙啊。”

  李交有点尴尬的感觉拱手说道:“下官见过侍郎官人。”

  安南君臣看到这一幕,顿时知道马宣礼的确就是宋使,而且他的官位比李交要高。

  这一下,再也没有丝毫怀疑了。

  “宋使一路辛苦了。不知宋使此来,所为何事?”太上皇陈晃问道,对于宋使,他虽然心里不屑,表面上还算客气。

  马宣礼取出一封信,说道:“回禀大王,这是我朝平章军国重事陈宜中陈相国给大王的亲笔信,请大王过目。”

  左右呈上“陈宜中”的信,陈晃展开一看,慢慢的脸上显出一丝惊讶。

  这竟然是一封借兵的书信,而且宋军水师要攻打蒙元琼州(海南)!

  陈宜中说,如今日国已亡,高丽半亡,大宋流亡海外,华夏诸邦只剩大越独抗蒙元,实为中流砥柱,南天之柱。先把他和大越一顿捧。

  然后语气一转,语带威胁的说,蒙元势大,独力势必难支,唯有联合抗元才是不二良策。

  如今大宋想收复琼州,一为光复之基,二鼓舞中原民心,共抗暴元。

  但大宋如今兵弱,此次只能派遣五千水军,千里北上。望为抗元大业计,借三万陆师,攻打琼州岛上的元廷黎兵万户府,再收复广州。

  陈晃看完,对身边黄门郎(宦官)说道:“去找找当年陈相国写给太宗的信,朕要看看。”

  陈晃说完,将信交给三公、同平章事、、枢密使、参知政事等重臣传阅。

  重臣们看完,面面相觑,没有人赞同借兵,也没人贸然反对借兵。

  说起来,很多人都对当年没有出兵支援宋朝心生悔意。倘若那时两国联手,如今或许就不会独对蒙元兵锋。

  陈宜中当年倡议宋、越、日、丽四国共抗蒙元。但他这个设想只不过是个梦幻,没有实施的可能,也没有时间实施了。

  但是,陈宜中几年前的确给陈太宗写过信,那时陈晃还不是太上皇,大事都是当时的太上皇陈太宗做主。所以陈宜中的信是写给他父皇的。

  两刻钟后,黄门郎终于在宫中档案中找到好几年前陈宜中写给陈太宗的信。

  陈晃将两封信一对比,发现语气相近,笔迹也相似,应该没错了。陈晃立刻判断,这的确是陈宜中的亲笔信。

  他哪里知道,这封信压根就是李洛伪造的?

  李洛为何能伪造陈宜中的信?

  因为李洛手上有两封陈宜中的亲笔信。一封是陈宜中写给黄华的,李洛镇压黄华时,偷袭了黄华的大营,搜出了陈宜中写给黄华的信。

  另外一封就是陈宜中写给许夫人的信。李洛去年“镇压”许夫人,调虎离山,里应外合偷袭了许夫人的大营,将许夫人逼到了海东。这封信,也落到李洛手里。

  李洛是搞文物的雅盗,伪造模仿书法的本事已经很有火候,他伪造的陈宜中书信,一般人是分辨不出来的,除非是和陈宜中很熟的文友,或者书法大家。

  陈晃虽然对这封信的来历深信不疑,可是对于“陈宜中”的借兵要求,却非常迟疑。

  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不打算自己出头拒绝。

  “诸卿都议议,对于陈相国信中所言,该如何答复啊?”陈晃问大臣们。

  黎文休出列奏道:“太上陛下,前次我朝虽然大败元寇,可兵马损失十余万,实在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而且元寇大军不久之后定会卷土重来,我朝安有三万兵马可借?”

  其他大臣也纷纷说损失惨重,无兵可借,爱莫能助。

  马宣礼顿时急了,目中泫然欲泣,“大王,诸位,倘若借我朝三万兵马,则琼州可一鼓而下!进而恢复广州,岭南,则南方民心思宋,必定八方归附。如此一来,元廷如何还能有暇攻打贵国?这不是两全其美之策么?”

  陈晃苦笑道:“如今我大越不但损失惨重,也危若累卵,元寇不日就会再起大军报复。自保尚且艰难,哪有余兵可借?这样吧,容朕考虑两日,在答复贵使如何?”

  马宣礼唉声叹气,只好拱手说道:“如此,那外臣就恭候大王答复了。”

  李洛也面露悲哀之色,欲言又止。陈晃看在眼里,虽然心生同情,却也不会舍得借出三万大军。

  这也不怪陈朝君臣目光短浅,吝啬小气。换了任何一国,只怕在此关头都难以做出借兵的决断。

  …………

  就在马宣礼到天长府的时候,李洛也终于到了广西两江路宣慰司明州。

  此时已经是二月十五,思明城内外完全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军城,十八万大军(陆师),全部云集在此。

  一眼看去,人喊马嘶,军势干云,十里方圆的地面,全是兵马,简直铺天盖地。

  李洛的黑马尾苏鲁锭大纛一出现在附近,立刻引起了山呼海啸般的声音。

  “大将军到了!”

  “大将军已到,我等可以出兵了!”

  “苏鲁锭就在前方,快去拜见大将军!”

  来自各部的将领,纷纷往苏鲁锭大纛所在迎接上去。

  这根本不是他们买李洛的面子,而是元军的苏鲁锭大纛,代表着蒙古大军的威严,是不容轻慢亵渎的。

  很快,十几个高级将领就一起来到山坡上的苏鲁锭大纛之下,对着大纛一起单膝抚胸下拜。

  “末将参见大将军!问大汗安!”众将雷鸣般的喝道。

  “大汗安!”一个年轻清朗的声音中气十足的从大纛下传来,“诸位免礼,准备升帐验看兵符!”

  “喳!!”众将一起起身,一片铁甲铿锵之声。

  ps:求支持,月底了哦!

  


  (https://www.xblqugex.cc/book_107987/5309246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