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红楼之山海志 > 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闲置思功过

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闲置思功过


  搬了一张椅子,刘玄坐在院子里,沐浴着深秋的阳光。暖暖的阳光让刘玄如同泡在温泉里,他闭着眼睛,心里在细细品味着进京这近两年发生的事情。

  定了亲,还是个不错的对象。在这个天聋地哑撞天婚的年代,能找到薛宝钗这样的女子为正妻,倒也是一件幸事。

  想到这里,刘玄猛地睁开眼睛,唰地一声拔出大腿上摆着的刀,寒光一闪,往右脚边上一挥。这就是那把大马士革刀,刀锋无比锋利,就像切豆腐一样,在碎石地上划出一道印子。

  轻轻地收回刀,刘玄又闭上了眼睛。

  考上了状元,这是自己始料未及的。自己原本只想着考入三甲进士就是大幸,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运气这般好,那么多策论和制义题目,却让自己给撞到了。状元郎,这个招牌足以让自己在士林儒生界内呼风唤雨,就算是再鄙视自己是军将世家出身,也得捏着鼻子认下了。要不然人家非士林儒生的军将世家子弟都考了状元,是不是显得你们这些正统士林儒生出身的文人们太无用了。

  那么中进士,成为科制文官一员的目标也达成了。想到这里,刘玄又拔出刀来,在碎石地上划出一道印子来。

  闭上眼睛,在阳光下继续想着。阳光在眼皮外面晃悠着,就像是冒着五光十色的无数泡泡在眼前飘动着。此时正想着漠北点检事情的刘玄记起来,草原上的阳光也是这般,只不过多了一种泥土的腥味和青草的清香。

  漠北历经的那些事,想必应该是忠顺王一手操办的。只是他是不是秉承太上皇的意思?现在看来又有点不像。自己叩阙上奏,逼着太上皇离开大明宫,移居内北苑。想不到他人家干净利落地就应下了,不过三四天,就硬逼着钦天监“选了”个好日子,下月初六移宫。

  为什么?刘玄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他觉得太阳越来越暖和,自己的皮肤有了一种麻麻的感觉,还有胸腔里的那颗心,似乎被晒软了一些。刘玄让自己的思绪更发散,向无穷无尽的天空散去,无数的记忆和感悟就像刚才那些泡泡,一下子全涌了上来。

  刘玄突然记起了当初老师杨慎一跟自己偶尔提及过,太上皇为何选定了当今圣上,而不是他更喜欢的忠顺王,或是皇太后的亲子忠廉王。

  勇于任事,隐忍克用,刘玄细细品味着,想起自己在成均馆跟潘籍收集统计的那些数据,心里慢慢有了一些思路。

  这对父子俩啊,一对戏精。

  如果如此想来,自己漠北救险,又叩阙“逼宫”没算大错,应该在当今圣上心里留下了好印象,太上皇也没有真正恶了他。只是可能在忠顺王那里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也无所谓了。他再名声臭,也只能在京城里横,而且也只能在当今圣上的容忍范围里横。

  如此算来,漠北救险,叩阙上奏,也算是得了一着。刘玄又拔出刀来,在地上划出第三道印子。

  “四郎,淳之和重明回来了。”徐天德在院子门口禀告道。

  “快请进来。”

  李公亮一眼就看到地上的刀印,忍不住问道:“四郎,你在做甚?”

  “我在试刀,好给它取个名字。”

  “没错,神器有灵,以名寄之。这是一把宝刀,总不能无名传世。”潘籍点头赞同道,“你取了什么名字?”

  “虎翼。”

  “虎翼?此刀来自西方,四方中西为白虎,此刀刃上花纹如云翼。虎翼刀,倒是恰如其分。”李公亮摇头晃脑道。

  “波斯、大马士革、天竺等处的宝刀流入国朝的也有不少,但这把虎翼却算得上是其中珍品。居然随手送了出来,赠刀的那人究竟是何人物?”潘籍微侧着头问道。

  “不知,但我从那马车旁走过时,闻到一股淡淡的异香,其中似乎含有迷迭香,还有几种我叫不出名字来。”李公亮在旁边皱着眉头努力地想着。

  “重明鼻子可真灵啊。我走过马车时,也闻到了香气,只是没有重明闻得这么通透。”

  正说着,福伯在门口禀告道:“四哥儿,卢相爷府上的三哥儿卢光寿前来投贴拜访。”

  “卢相爷,太和殿大学士、中书侍郎、平章国事卢文韬卢相爷?”

  福伯看了一眼名帖,笃定地答道:“是的,四哥儿,名帖上就是这么写的。”

  “我去侧门迎接。”

  过了一个时辰,刘玄回到了外书房,潘籍和李公亮都在那里安静地读书,看到刘玄进来了,都忍不住问道:“持明,卢三郎找你做什么?”

  “攀交情。我去岁北直隶乡试时不是拜了主考官、礼部右侍郎钟老大人为座师吗?卢三郎前几年在原籍乡试考上了举人,正好也是钟大人为主考官,也拜了他为座师。”

  “还真是巧了。”潘籍不由大笑道。

  “持明去年就拜钟大人为座师了,他早干嘛去了,这会子来叙同门之谊,应该是他老子卢相爷授意的。”

  “太上皇已经明诏天下,下月初六移居内北苑,朝野上下都知道,这天下大势,今上已占据了八分。再过得两三年,只怕太上皇就只剩下一个孝道的名分了。大家都开始盘算后路了。持明第一个上奏移宫,卢相爷此时派三子来跟你攀交情,应该是表态给天下、百官和宫里看吧。”潘籍笑着说道。

  “管他给谁看。我只担心,圣上到底会如何发落四郎?不管如何,持明叩阙上奏,属于逾制,又有挑拨天家父子孝道之嫌,可轻可重,全在圣上一念之间。”

  “重明放心了,圣上肯定是板子高高举起,再轻轻落下。要是真要严惩了四郎,以后谁还给他冲锋陷阵?”

  “淳之,慎言啊。”

  福伯又在外书房门口禀告道:“户部左侍郎、判中都留后杜大人的大哥儿杜秀中前来投贴拜访。”

  “杜云霖杜大人?”刘玄诧异了。

  杜云霖是北直隶瀛州南皮县人,年纪与比杨慎一相仿,却晚一科中探花,名声相差无几,有“南杨北杜”之称。只是杨慎一以学问上佳、刚正直谏闻名,杜如令却是以能吏著称。初授淮东高邮州通判,遇到高邮湖溃堤,临危受命,治理有方。后累积政绩升任淮东行省转运司,修刘河、白茆、练湖、孟渎等水利,整治辖区内漕运,颇见成效。

  两年前,河南行省水患泛滥,开封中都和洛阳受损严重。于是刚刚忙完河西关中等地旱灾事宜的杜云霖加户部侍郎衔,判中都留后,主持河南行省的赈灾和民生恢复,以及修缮开封和洛阳。成绩斐然,河南行省今年大丰收,中都开封和洛阳的修缮工程也进入到收尾阶段,最关键的是,支应费用远远低于内阁当初的估算。

  “杜秀中因父荫,在集贤馆补了个校书郎,在京城中颇不显眼,跟我们也没什么往来,怎么这会子来拜访四郎了?”

  “不知道,见了他不就是知道了吗?福伯,我去侧门迎接。”


  (https://www.xblqugex.cc/book_107942/5237789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