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梦穿康熙换乾坤 > 第八十二章——宗室怎总理

第八十二章——宗室怎总理


一拜三叩[1]之后,福临和弘毅这才分别在吴良辅和梁功的搀扶下,从地上爬了起来。

        “玄烨啊,我的总理大臣,你准备怎么个鼎助你的皇阿玛,治理这下五旗的事务呢?”看福临重新落座,皇太后把话锋转向了老老实实坐回来的弘毅。

        “这……孙儿还没有聆听圣训呢。”弘毅急忙搪塞,而且不用“皇阿玛教诲”这种家常话,而是用了“圣训”一词,意思就是告诉布木布泰:老人家,这是“国是”!也提醒福临:你娘又要“干政”了!但还留有一个余地,以免皇太后反感。那就是“圣训”一词,首先是用在皇帝身上的,但是,皇太后也是可以用的,甚至连“朕”这个词,也不仅仅是皇帝专用,在《清实录》中,历朝历代的皇太后做“圣训”时,记载在文字上,也是“朕如何如何”。

        “玄烨聪颖,正好当着皇太后的面说说你的打算。”福临有些无奈,又不能直接制止,只有顺势而为了。

        “儿臣遵旨!”弘毅见事已至此,也就只能将计就计。

        “玄烨以为,下五旗之事,头绪虽然繁杂,却早已政出有门,旗务有各昂邦章京分辖,军务有兵部统筹,旗民有户部、礼部管理,在旗宗室自有宗人府专掌总揽,儿臣这个下‘五旗宗室总理’,只是居中斡旋,下情上达,上谕下传,除此之外,不敢僭越。”弘毅以退为进。

        “呵呵,若真如此,也就不必让你这个‘皇子’为之了。随便找个近支宗室不就成了。不过我以为,你皇阿玛有此安排,自然是有所深意!”布木布泰看出要是这么说下去,自己还是被蒙在鼓里,于是抢在皇帝之前评价。

        “皇额娘说的正是。玄烨不必顾忌,朕让你做这个总理大臣,就是要你放开手脚,历练历练。”福临也紧接着表态。

        “那……玄烨就说了?皇玛玛,皇阿玛?”弘毅故意俏皮一下,故伎重演,顺势爬上了皇太后的膝盖,全然“忘了”刚才自己还以大臣自居、注重仪表风度的事情一般。

        “呵呵,叫你说就大胆说,你说错了,还有皇玛玛给你撑腰,你皇阿玛不会拿你怎样哈!”皇太后布木布泰时下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小人精故意卖萌,于是立即将自己和小孙子的距离拉近。

        “嗯!玄烨以为,下五旗若要安稳,关键在宗室,要害在包衣。”弘毅准备和盘托出了。

        “又作何解?”皇帝来了兴趣。

        “宗室在旗,原本是为了布控八旗,此制仍需稳固。但,儿臣之忧,在于数十年、数百年之后。”弘毅引出正题,却发现两位听众不明所以,于是接着白活。

        “大清入关之时,皇室、宗室不过数百人,十年以降,我朝此数目虽有增长,也不过千。今日两室贵胄尤显尊贵,倒也在朝堂之内摆布得开。可皇阿玛励精图治,大清日益鼎盛,兵民人口逐年增加之事也是势在必得。既如此,宗室人丁自然会与日俱增,玄烨担心的是,百十年后,宗室人数就不是单单以千计了,数万也有可能。”

        “皇族宗室兴旺发达,岂不是好事?”皇太后奇怪的问道。福临却是低头不语,弘毅亦不言语。

        “皇额娘,玄烨的意思是说,到那时,恐怕朝中职位即使全给了宗亲,也还是不够用。”福临最终还是喃喃自语一般,低声说道。

        “啊?还怕他们闹事不成?”皇太后展现出政治女强人的刚性,瞬间燃烧起自己的小宇宙一般,战斗指数就要爆表。

        “那倒不至于,如今朝局,满汉两班,也可以互相牵制,现在不成问题。长此以往,即使百年之后,朝局也不会让宗亲裹挟。”弘毅赶紧接话,也看到皇帝眼中的那份欣赏之情。呵呵,皇太后重用宗亲,多少有一些排斥汉臣,皇帝再生爹一直耿耿于怀呢!

        “不过,玄烨担心的还不仅如此,还有一条。百十年后,无官职的宗亲会越来越多,祖宗之法又令宗室不得耕种从商,旗人专修弓马,所以他们只能用库银来体恤。那时候,游手好闲的宗室就会越来越多,惹出麻烦的人也不会少了……”弘毅稍作停顿,组织下面的词汇。

        “你说什么?这怎么可能呢?我朝定制至严,加以旗人守土之责极重,平日毫无闲游之暇,有职者终日当差坐班,苏拉(满洲sula,汉语译为“闲散”、“闲散人等”,即无职人员)则终日习练步射和骑射,努力读书学习满语书文和口语。他们怎么会有时间去游手好闲、惹是生非呢?”皇太后满是疑惑。

        “所以玄烨才明申大清律例?就是要以身作则,让后世的宗室闲人不可执杖明火、肆意而为?玄烨果然有大才!”皇上恍然大悟一般,抢在玄烨回答皇太后之前先插了话。

        弘毅心底里暗自赞叹:怪不得后世史学界有种声音,说顺治其实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奠基性皇帝。如今看来,但就这闲散宗室一项,这清初改革派就比清初保守派考虑的长远!

        “儿臣谢过皇阿玛褒奖!”弘毅坐在皇太后膝上表示由衷感谢,而后回过头来,认真对自己的皇玛玛说:

        “皇玛玛,今日大清入关年份并不太多,关外习武尚武之风还在我八旗健儿心中。如今皇阿玛励精图治,施展治国安邦之雄才大略,不用多少年,海内一同,天下太平,国力日盛,民人富足。可再往后几十年上百年,八旗承平日久,难免懈怠,‘苏拉’们还会不会像今日一样勤习武艺国语?孙儿甚为担忧。”

        “呵呵,玄烨过虑了,祖宗家法,皆有成例。这弓马骑射,满洲老话,都是我立国之本,任凭他千秋万代,也是不能更改的。我看呀,多少代以后,宗室也不敢忘了祖宗家训,荒废本领的!”皇太后志得意满,让她怀中的弘毅想起一个词——顽固不化。

        “玄烨还是担忧百十年之后,宗室枝繁叶茂、人数众多之时,又恰逢国泰民安,就怕一众宗室生出许多富贵病来。”弘毅不得不换了一个说法。

        “嗯,这倒是有可能。毕竟祖宗可没说日子好了,就不让那些小崽子还紧衣缩食的。”皇太后这才听着顺耳些。

        “玄烨可有对策?”福临问得很实际。

        “儿臣倒还有一处思量,就是要给他们想方设法给他们谋个出路。”弘毅先卖了个关子。

        “出路?”皇太后有些不解。

        “出路,就是不让他们富贵出毛病的法子。”

        “什么法子?”福临追问。

        “玄烨愚笨,至今还没有得法,请皇阿玛赎罪!”弘毅避而不答,要知道,当年拜读阿越的穿越大作《新宋》的时候,就知道安置闲杂宗室最好的办法,就是海外殖民,建立宗室亲领的海外飞地!(《新宋》之法大同小异,只不过不是飞地,而是藩属国。但弘毅认为,飞地还可以半直辖,国主就是行政长官,外交、军队还要掌握在中央政权手中,说白了,就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路子。百十年后,那时候海路交通、通讯手段都应该有所发展,这个办法可以水到渠成了吧)。

        “呵呵,不急不急,反正命你为下五旗宗室总理,你就慢慢想个得体的法子便罢!”皇太后松了一口气一般急忙说道,弘毅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福临估计应该是泄了一口气。但是,没有办法就是没有办法,玄烨想不出,当下他这个当皇帝的也是一样想不出。

        好在问题已经提出来了,而且是一个严肃的重大问题。光是宗室成为游手好闲的富家公子哥,在百十年之后的大清大街上搬弄是非,就会让皇家威仪颜面扫地,这对于励精图治的顺治皇帝来说,那可不是能够容忍的。

        看来,让玄烨当这个宗室总理,还真是委派对了!

        “玄烨,宗室之事,自然有皇太后坐镇,谁忘记了宗族圣训,谁就是大逆不道。你就放心好了。再说说那要害——包衣。”福临急切询问,让对面的弘毅恍然大悟:皇太后不想听宗室的话题了!

        “是!这各家各府豢养的包衣,也是必须重视的。”弘毅顺着福临的问题开腔作答。

        “包衣人乃我满洲旧俗,实为依附于王公贵胄的世袭家奴。太祖太宗之时早就成例:包衣的总管之权在国家,只有皇家拥有对八旗内官员与兵丁赐予或收回包衣的权利,拥有包衣的官员或兵丁仅有权奖赏或责罚自家的包衣,而无权杀害,也无权私自买卖、交换、或赠送。”

        “但入关之后,新投充入籍的包衣奴才往往只知道有家主,而不知有国主,直一味效忠于家主,却无视皇家国主之威。此之所以张狗子居然于闹市之中刁蛮闹事之根源!”

        福临听了频频点头,皇太后却是眉头紧皱起来。可惜弘毅一味卖萌,此刻后脑勺冲着皇玛玛,根本无从知晓。

        “长此以往,奴才主子的主子就不是奴才的主子,主子奴才的奴才就不是主子的奴才,岂不乱了根本?”弘毅这一套欧洲封建主和封建农奴的关系理论,在福临这里十分警醒,却触动了皇太后作为满洲宗族势力总代表的神经。

        “玄烨,你先下来说,皇玛玛腿有些乏力了。”皇太后准备教训一番眼前的父子二人了。

        弘毅被苏麻喇抱上旁边的座位,这才从苏麻大姑姑的眼神中瞧出了刚才漏掉的端倪,赶紧心思飞转,找寻对策。

        “那这包衣人,玄烨又待如何?”这次轮到皇太后发问。

        “皇玛玛,包衣是满洲祖制,定然不可偏废。”弘毅先奉上一颗定心丸,这才接着说:

        “但任其无视皇权,终将生出祸患。”这是后面的杀威棒。

        “所以,可以再次明确包衣奴才的进出之门在皇家,奖惩之法在皇家,俸饷支出也赖于皇家。哪家王公大臣需要新入包衣,就报来皇家,统一招募,统一分拨,库银支付包衣用度大半,剩下的小部分由主家分担,岂不更好?”弘毅接着掏出个“胡萝卜”,弘毅版“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新鲜出炉了。

        “那也好,记住了,只要宗室不和皇家离心离德,这大清的天下就太平无事了”皇太后思索良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听着却是触目惊心。

        “儿臣谨记!”福临紧接着表态,一是认可弘毅的办法,二是确认这件事情已经得到皇太后的应允了。

        “皇阿玛,儿臣说到宗室,还想为一人求情。”弘毅跳下座位,郑重其事启奏。

        “哦,为谁?”福临问道。

        “星保。”

        “什么,就是纵奴殴伤你的显亲王富绶之弟爱新觉罗·星保?”

        面对这小玄烨一而再、再而三让人惊讶的事例,皇太后和皇帝还是一如既往的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

        [1]拜叩之礼,最高等为三拜九叩,或叫“三跪九叩”,是古代最隆重的大礼,一般只有祭天,或者在大典礼中才进行。减一等有“二拜六叩”、“一拜三叩”,最简单的是“一拜一叩”。三拜九叩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实际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义。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这一百多斤的身体祭献出来,这是古代的解释。现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释,就是把这个身向天地祭献,愿舍其身。“叩”:就是顶礼恭敬。因为,头部里面是整个性体系统最集约的区域。古代行礼有“九拜”。《周礼·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稽首是跪下后,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是拜礼中最重者。顿首是引头至地,稍顿即起,是拜礼中次重者。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这三拜是正拜。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其他几种拜礼都是正拜的变通。


  (https://www.xblqugex.cc/book_10234/55817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