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国第一军阀 > 第096章:引进海外劳动力

第096章:引进海外劳动力


纵观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都能发现一个规律,那都是发生在经济萧条时期。

        如1910年橡胶股灾发生后,世界经济萧条,在1914年爆发了大战。二战时,美国经济萧条后,也是过了四年才开始恢复。

        为什么都是四年的时间呢?

        这就是因为欧美财团的收割周期是四年,因为他们的贷款是四年为一个周期的,因此清算时间需要四年。

        中国财团如果只放两年的短期贷款,那么中国财团的收割周期就是两年而已。只需要两年就能够完成收割,从而迅速从经济萧条中走出来。

        至于投资者会不会放心贷款的问题,这不是问题。只要在申请延长贷款时间方面把审核力度放宽松,那么就不是什么问题。

        当投资者养成了习惯之后,自然也就像之前那样搞下去了。

        ……

        1923年,随着工资的上涨,民众购买力再次增强,中华民国的商品消费市场之火爆,让世界为之震撼。

        民资显然疯魔了,在如此疯狂的繁荣下,他们几乎是在不断的投资,不断的贷款,各种产业看上去,都是一片飘红。

        大量的投资的出现,又增加了就业岗位。几乎每个城市的劳动力都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建设各种各样的资产。

        农业改革进入了很快速的一年,中华民国的农业生产走的是订单制度,因此很多地主把土地农改之后,加入了订单行列。

        因为这一年粮食援助俄国比较多,加上日本、朝鲜经济发展迅速,对农产品进口的增长,因此这一年的农业订单也非常充足,各农场都种植了农作物,一些农场还种植了两季。

        中华民国此时的经济,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突破了三千亿炎黄币,是美国经济总量的三倍。

        老百姓富裕起来了,也就产生了各种消费。房子、汽车、电器,是当前消费的主力产品。

        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加上汽车的出现,很多工人开始在郊区盖房子,而且盖的是木头房子。

        但是那些木头房子设计得很漂亮,住着也很舒适。这些木头房子,也正是中华民国所鼓励的。

        郊区的木构房屋意味着不用盖那么多的房子,可以把劳动力投入到其他方面的建设当中。因为房子是不能打仗的。

        还不如把钱节省下来买汽车、电器等产品。

        特别是汽车的销售,又带动了大量的就业。修车的,洗车的,还增加了石油产量,石油产量的增加,炼油业又带动了工人。

        汽车生产,又带动了附属国的就业,因为中华民国的很多汽车零件,是分包给附属国生产的。

        特别是日本。

        那些没什么技术性的零部件利润不高,但是让日本人生产就不一样了,这样一来利润就高了。

        同样,这也使汽车制造成本降低了。

        随着汽车销售的不断持续,全国各地的公交车数量开始减少,学校都开始配备校车了,孩子上学和放学都有校车接送。大一些后,这些孩子则被送到学校住宿,施行半军事化管理教育去了。

        这种半军事化的教育规模开始不断扩大,可以说当前的中华民国,就是一个时刻都在备战的国家。

        物质的发展,必然腐蚀精神。因此对下一代的意志力非常重视,学校要求学生走入社会后能够吃苦。一个懒惰的民族,是绝对无法发展的。

        校车的出现,公交车的减少,以至于很多工人上班都吃到了。因为那些公交车确实很准点,但是半小时一小时来一躺,让人等得心慌。一上车就是一大群人。

        那些企业老板,都纷纷要求企业员工购买汽车,反正可以搞车贷,一辆普通汽车的价格,也就是一年工资的样子,而油价又很便宜,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很多燃油了。

        如果一个家庭,夫妻双方都参与工作,那么经济上就更加宽裕了。买个车根本不是什么问题的。

        而且买了车,还可以住到郊区去,不仅空气好,而且房子面积够大,尽管是木头房子,但住得却也很舒服。

        在这样的情况下,买车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有的人看别人都买车了,自然也要买车。

        但车已经成为社会必须资源时,自然是别人有我也要有。

        城市中的车辆也越来越多,由于全国各地城市规划早有准备,因此街道建得很宽敞,停车场等设施也到处都是。

        在一些繁华街道,则建立了升降停车位。交通堵塞的问题,都还是少数情况。

        家庭汽车的出现,使民众出行方便了很多,社会节奏也随之提高。这一时期,电话也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不过电话收费比较坑,用的都还是高产、中产阶级,普通收入阶级还未开始使用电话。

        各种电器,也开始走入那些中产阶级的家庭当中,价格自然也是比较贵的。相当于说,当民众普遍完成了对房子、汽车的消费后,电器、电价价格将快速下降,从而进入普通家庭当中。

        如今的高价格,主要是从高产阶级和中产阶级手上掏钱,从而实现财富再分配。

        火爆的市场,也吸引了很多欧美工业人才前往中国工作,因为在中国就业形势实在太好了,而且很多方面的工业人才比较缺乏一些。

        很多工程师、技工都在往中华民国跑,特别是欧洲的。

        此时中华民国的绿卡制度,已经越来越坑了。因为绿卡价格是按照普通工人50年收入的公式而得到的数字,如今中华民国的普通工人的月收入是50元,相当于一个人要想在中华民国获得绿卡(居住权),就必须缴纳3万元,相当于旧时代的6万银元。

        不过那些工业人才不需要,只需要通过审核,具备一技之长就能获得居住权,但是他们来到中华民国后,必须给中国打工,从事他们的特长工作,不允许从事其他非专业的工作。

        对于那些欧美商人来说,此时中华民国的市场,简直就是一块令人无比垂涎的大蛋糕,谁都想进去咬上一口。

        因此很多欧美商人掏钱买了绿卡,3万炎黄币对于很多商人来说只是小钱而已,这些欧美商人进入中国后,是不能去炒股的,必须投资实业,即要建设一个工厂,或是投资一个农场等产业出来。

        这些产业,他们就算是撤资,也是带不走的。建设起来了,还能增强中华民国的战争潜力。

        而且还必须为中华民国增加就业岗位,这样才能通过审核。如果通不过审核,那就是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

        但是偏偏还是有大量的欧美商人跑到中华民国来,并且将大把的钱,投入到各种工程、工厂的建设中去。

        在他们想来,中华民国的经济这么好,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所以他们的部分都跳坑里去了。

        还有一些人进中华民国则不是为了投资,而是想长期居住在中华民国,一般也都是有钱的富豪。

        一些日本、朝鲜、越南、暹罗、中东国家与俄国的富豪,他们非常向往中华民国的社会环境。

        这些人也就是给中华民国送钱来的,他们买绿卡要花掉一笔钱,审核时还要找财团的公司交一笔钱以通过审核。

        不过对于那些附属国的富豪们来说,这些钱不是问题。那些附属国有很多中华民国的走狗,这些走狗赚了很多钱,因为是他们在组织生产,中华民国剥削了一道,他们也跟着剥削了一道。

        造成了那些附属国的财富分配很畸形,中产阶级没多少,大部分都是,要么是高产阶级,要么是低产阶级。

        这些走狗们,一个个都往中华民国跑,自然也形成一种风气,因为那些国家的条件不好,便跑到中华民国来,把子女送到中华民国来读书等等。一些国家可能遭到迫害的富豪,也跑到了中华民国,因为中华民国也是一个号称民主的国家。

        其他国家的富豪跑到中华民国来居住,自然也就带动了中华民国的奢侈品消费了,什么豪宅、豪车、名贵珠宝、香水、服装、手表这些东西的销量也被拉动了。奢侈品的附加值是最高的,一卖出去就能让财团或政府赚上一大笔钱。

        这些钱赚到手了,又拿去进口附属国的商品。相当于中华民国在赚那些附属国高产阶级的钱,很轻松的赚走之后,再让那些附属国的普通民众辛辛苦苦的赚回去。

        在各个附属国,随着中华民国的大量投资,以至于那些附属国的就业也一路飙升,但是工资却不见涨。

        同时各附属国的税收也比较高。广大低产阶级住的房子,不是木头房子,就是如日本那种棺材房。

        大量的财产,被财团掌控。完全就是奴役,但是这种奴役,又更加隐蔽。而他们的舆论又被中华民国所操控,因此普通民众并不知道年那些东西。

        但是他们吃饱饭这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房子方面,以及饮食方面不怎么样,教育上也不怎么样,医疗上更是那种很坑的西医。

        这些附属国的产业发展起来之后,每年能够为中华民国挤的奶已经是越来越多了。

        日本已经从五年前的穷光蛋,恢复了一些元气,民众看起来终于不那样面有菜色了,但是日本相比五年前,他们的战争工业基本上都没有了。这五年中,日本人民可谓是拼死拼活的干活,但是也就是刚刚恢复了一些元气而已。

        商业的发展,其结果就是,运输业的疯狂投资。

        在中华民国,铁路投资、公路投资成为最热门的投资,因为财团产业集中化,原材料和商品都要运,运输力的限制,就意味着很大的利润。因此各种交通设施的投资,吸纳了大量的资金。

        也正是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了极多的就业。在那些附属国也一样,大量的道路被修建了起来。

        道路就像是血管,能将营养输送到全身去,也能将全身的力量凝聚起来,也是战争中最重要的基础。

        水电站、火电站,也在大量的建设,很多民资也挤进了电力领域,确实也很赚钱,随着电器和工厂的增多,电力是一项很发达的消费。对于收入已经上升为世界顶级的中国国民来说,电费显然是很便宜的。不过在那些附属国的民众眼中,中国的物价太贵了。但越是这样,越有人想要进中华民国赚钱,因为他们把钱拿回自己的国家,那购买力就非常强。

        疯狂的建设,一直在持续。

        为了更快的建设,中华民国在非洲,招募了许多黑人来到中华民国,这些黑人不同于偷渡客,而是中华民国引进的劳动力。

        这些黑人是被集中安置,并劳动。一般就是在工地上干一些搬砖等没有什么技术性的苦力活。

        黑人体力充沛,又比较老实,也好管理。

        而且,还可以在这些黑人之中,培养一批亲中派,日后再送回非洲去。因为这些黑人不是偷渡客,所以待遇还是不错的,就是工资低了一些,一个月只有20元的收入,但是包食宿。他们可以把钱消费掉,也可以把钱带回非洲,对于这些黑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收入。

        相当于中华民国在动用本国劳动力和附属国劳动力的同时,还在攫取非洲的劳动力。这样的情况下,把劳动力资源充分调动起来。而中华民国此时最不缺的就是钱,最缺的是完善的基础设施。

        这种跨国劳动力交易,还涵括到了印度。

        印度有大量闲置劳动力,因此中华民国在印度也加大投资,将印度的劳动力也调动起来。

        同时也引进印度劳动力到中国来劳动,印度毕竟是一个2.5亿人口的国家,劳动力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

        黑人和印度人,以及白人,都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从肤色上可以辨认出他们不是中国人。

        这也就不会让他们混进中国公民的行列当中来。

        几乎每一天,都有运输海外劳动力的船只来动中华民国。而那些从海外引进的劳动力,则把他们分配到苦、脏、累的岗位上去。

        这些从海外引进的青壮劳动力是非常不错的,建设时期可以干苦力活,战争时期同样也能干苦力活。

        1923年,中华民国从海外引进的劳动力多达600多万人,全是青壮劳动力,相当于是一个两千多万人的国家才有这么多的青壮劳动力。

        主要是因为俄国人都陆续送回俄国去了,导致中华民国干苦力方面的劳动力减少了,只好引进一批。

        中华民国为了增加劳动力,也在往那些附属国那里引进劳动力。把印度、非洲的劳动力也送到那些附属国去。在那些附属国,印度、非洲的劳动力的待遇与那些附属国民众一般,但对于他们来说, 也是很大的收入。

        把海外劳动力引进到那些附属国有个好处就是,非常方便管理。

        附属国引进的非中华民国势力范围内的国际闲置劳动力,也有两百多万的规模,而且这一数字随着中华民国的海外引进劳动力的需求饱和,正在快速的上涨。

        这种跨国劳动力交易,正在非洲与印度不断上演,在巴尔干半岛,以及南美一些国家也加入了进来。

        那些国家或殖民者提供一名劳动力,即可获得10元的利润。而中国军阀寡头财团把这些劳动力弄到手之后,又可能租给国内的一些民族资本商人使用,转手再赚个10元,而且还是每月10元。

        在附属国,同样是财团与民族资本商人一起使用这些海外引进的劳动力。

        而回到俄国的俄国人,也正在中国民族资本集团的组织下,正处于疯狂建设当中。相当于是在提高那些附属国的基础设施,从而使他们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并使中华民国能够剥削到更多。

        营利性的基础设施自然是财团垄断,那些非营利性的,则是那些附属国掏腰包埋单,从而欠中华民国的钱越来越多。

        这一时期的中华民国,对于附属国民众的剥削是比较大的,即劳动报酬给得比较低,但是又给他们充分的就业岗位,从而使他们不断的干活。因为这是建设时期,要挤奶,附属国又要建设,自然没那么宽裕的利润空间了。

        在产业的布置上,中华民国并未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是某个附属国罢工了,那就会出问题了。因此那些分包出去的产业,通常是两到三个附属国都在发展。其中日本是最不容易罢工的一个,因为日本就是一个岛国,不干活就没有饭吃。

        在国际市场上,中华民国和那些附属国的商品,简直就是上下通吃。对于欧美国家来说,中华民国把产业分包给那些附属国发展,显然是令他们感觉最恶心的一件事了。

        本来以中华民国这样的劳动力成本,很多商品将会缺乏劳动力,从而使他们在这一方面得到发展。但是中华民国一把产业分包给了那些劳动力成本很低的附属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反倒是中华民国原本那些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而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变得有了极为强大的价格竞争力,甚至是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低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这一年国际市场上,几乎只要是工业产品,大部分都变为中华民国的商品,就连钢铁也是如此。

        中华民国的钢铁产量已经非常大了,充分的供应了内部的需求,这一时期中华民国的钢铁开始大规模的走向出口。

        显然美国钢铁是竞争不过中国钢铁的,毕竟中国是转炉钢,而美国的是平炉钢,成本差距很大,生产规模也有很大的差距。

        大量的中国钢铁,使美国钢铁被打压得几乎没有任何利润空间存在。国际市场上,欧美的商品市场份额正在不断的缩小。

        不管是高端的还是低端的,不滚是农业上还是工业上,中华民国及其附属国都在的力发展。

        这就是一个超级大国。

        中华民国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之间,是有贸易逆差消除协议的,而这几个国家,英法美为了消除贸易逆差,这一年开始加大矿产资源的开采。德国则在为中华民国不断的制造着机械设备,算是比英法美高级了许多。

        大量的商船下水,确保了中华民国从海外往国内及其附属国运输原材料的需要。但是其他小国家没有与中华民国签订贸易逆差消除协议,他们进口的比出口的多,这怎么办呢?

        那么,把劳动力送到中华民国及其附属国去打工,然后把钱带回他们自己的国家显然是不错的办法。

        而这些国家通过劳动力在中国几其附属国劳动赚到了钱,又使他们有钱进口中华民国及其附属国的商品。

        引进海外劳动力,显然也和国际市场的培育有很重要的意义。RS


  (https://www.xblqugex.cc/book_10215/60729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