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第430章 429蒸包

第430章 429蒸包


第430章  429蒸包

        “你去的时候不是带松子回来了吗?你大伯怎么还给?现在肉这么金贵,你大伯还往这寄。唉,你大伯那边怎么样?”张桂芳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唠叨着。

        “我去的时候,那边还好。我看看信里怎么说。”包袱里塞了一封信,压在了松子下面,唐植桐拿出信仔细看了起来。

        报喜不报忧,不仅仅是孩子对父母,也存在于部分亲戚之间。

        唐文邦没有像王静文奶奶那边的亲戚那样诉苦、哭穷,在信里说家里一切都好。

        家里种的白菜快收了,加上唐植桐送过去的鱼、黄豆,和哥俩打到的野猪,虽然定量不是很足,但今年能过个好年,让唐植桐不要惦记。

        香肠是用小野猪的肉做的,嫩,松子是自己上山摘的,虽然都不多,但别嫌弃。

        最后才在信里问家里是否都好。

        唐植桐捡能说的跟张桂芳说了一下,将信塞进了口袋,扔到空间里。

        可不能让家里知道自己进山浪了一圈,还扛了头野猪回来,否则又该担心了。

        吃过晚饭,唐植桐点着蜡烛在书桌前给大伯回信。

        虽然是托侄子的同事带山货,但唐文邦也留个心眼,在信里说了有多少香肠、松子。

        唐植桐没有称,拿在手上重量差不多,何况他是信任张金波、孔一勤的。

        在回信里自然说道分量不差,并说家里一切都好,切勿挂念,等过年的时候自己再去看您老人家一类的话。

        接下来的几天,日子过的平平淡淡。

        唐植桐照常去上学,捎带着送妹妹们上学。

        接放学的活暂时由小王同学接手,因为唐植桐要去“买柴”。

        哪怕冬天来临,由于小两口都上班,只有晚上取暖时点上,烧的并不算多。

        一天一车柴,加上之前囤下的,唐植桐觉得能够两个月烧的,再往家“买”几次,就可以暂时收手了。

        码完柴吃完饭,唐植桐收拾一下,拿上手电筒就往玉器厂跑。

        手电筒是小王同学的“嫁妆”,虎头牌,用两节电池,尾部有个能拉出来的铁环,拴在腰间很方便。

        之所以拿手电筒,是因为现在天黑的早,玉器厂那边不给开灯。

        虽然是废料,但毕竟在厂内,刚开始去捡边角料的时候,唐植桐给看门大爷塞了一盒烟。

        看门的大爷乐呵呵的收了,无非就是给开個门、关个门的事。

        玉器厂的原料和半成品都在仓库,有人24小时看守,他压根不怕唐植桐偷盗。

        人老成精,虽然是这么想,但看门大爷还是拿着唐植桐的一盒烟,去给仓管递了两颗,省的他多嘴多舌多生事端。

        唐植桐则静静的蹲在废料边上,用手电筒挨个检查,碰到好的就攥手里,扔空间。

        现在就这条件,没有强光手电,只能用这种手电凑合着。

        若不是怕被玉器厂发现,唐植桐都想着把这废料都薅走,回家慢慢挑,但显然不能这么做,只能速战速决,因为现在的电池不是很耐用。

        除了这两件事,唐植桐还在上课的时候画了两副打皮神器的图纸。

        作为一个居家男人,唐植桐以前没少干家务,打皮神器他很中意土瑞的一个品牌,抄国外的,一点都不心疼。

        唐植桐中意这个牌子,并不是因为刀口有多锋利,而是因为优良的人体工学设计,怎么用怎么得劲。

        这个牌子的刀具,虽然宣传的很牛叉,但实际使用效果也就那样,只是人家将众多工具集成到一起,便于携带罢了。

        打皮器的刀口其实也就那样,仔细看还嚯嚯丫丫的。

        可话又说回来,打个皮的事,又没有多少硬物,对刀口的要求比菜刀都低。

        唐植桐相信以现有的工业基础,国内能做出这种刀片。

        至于用什么材料、怎么把刀片安装上、能不能有市场、怎么实现量产等问题,唐植桐主打一个不管不问,这不是一个小老百姓需要操心的问题。

        这几天,唐植桐陆续收到了邵剑林、姜新文、郝立梅的回信。

        无一例外,三位培训时的同学上来先是对唐植桐读大学表达了祝贺。

        接下来当然是叙旧,然后说了各自的推广进度,倒倒苦水。

        除了邵剑林以外,其他二位都顺带着请求考核的时候让唐植桐高抬贵手。

        至于什么暗箱操作,信里当然不能明说,只说有机会带唐植桐游览一下当地的自然风光云云。

        邵剑林的信到的最晚,是个包裹,11月7号才到。

        这位大哥也更实在,对待唐植桐也不同,千里迢迢的给他寄来了葡萄干。

        唐植桐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去邮局取的。

        作为邮电学院,部里照顾很周到,不仅在宿舍内按了电话,学校临街房还有个邮局,收寄个信件啥的都很方便。

        唐植桐借用邮局的剪刀将包裹剪开,出了门将葡萄干扔空间,拿着信看了起来。

        除了祝贺的话之外,邵剑林在信里专门提到:

        “我问过运输的同志,哈密瓜没法通过邮寄运输,等到了也颠烂了,只能寄些不怕颠的葡萄干。

        至于哈密瓜,还是等有机会你自己过来亲自尝吧。”

        至于让唐植桐在考核时照顾的话,邵剑林一句都没提。

        啧啧啧,瞧这水平,唐植桐都佩服。

        刚回到宿舍,罗志平就找上了唐植桐。

        “唐老师,有个别同学着急,想问问这次社会实践的工钱什么时候发,您知道吗?”由于罗志平平时与同学们走得比较近,也好说话,不少人有事都去找他。

        罗志平自然是不知道的,又不好意思去找魏之桢问,安抚住同学后,就来找唐植桐。

        “我不知道。”唐植桐摇头,想了一下,又补充道:“按照正常流程,得等到活动结束,物资局或者煤场与学院结算,到时候才会发到个人手里。”

        “好嘞,我也这么觉得,回头就跟他们这么说,再耐心等等。”罗志平听后点点头。

        “嗯,别急、别闹。如果有急用钱的同学,可以让他们来找我借。”尽管唐植桐觉得这只是有个别同学沉不住气,但还是交代道。

        在这当学生吃穿是有保证的,但也不排除得知家里困难,一时把钱多寄了些回去的情况。

        唐植桐身为生活委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不假,但仅限于学校内,至于家庭嘛,谁家又宽裕呢?根本管不过来啊!

        唐植桐不想露富,但更不想把这事闹到魏之桢面前,那就有些忒不知好歹了。

        “应该不是缺钱。真有急缺的,我这也有。”罗志平摇头,说道。

        <div  class="contentadv">        “行,那就再等等。”唐植桐松了一口气,没有急缺的就好。

        下午回家的时候,唐植桐又“买”了一车柴,打算暂时收手,等以后快没了再说。

        “妈,朋友给寄了点葡萄干。”唐植桐回到家后,先将葡萄干和一些个人物品放下,然后准备出去收拾木柴。

        “人家给你的,你自己收着吧。”张桂芳没有要收起来的意思。

        “放家里吃吧,这个甜,一把能顶得上一个馒头顶饱。”虽然葡萄干只有三四斤沉的样子,但唐植桐没有自己收起来慢慢吃的意思,还是想把支配权放在家里。

        “那你分一半出来,回头拿到文文她娘家边?”张桂芳看儿子坚决,建议性的问道。

        “行,按您说的做。我先去把木柴收收。”唐植桐笑呵呵的应下。

        晚上吃饭的时候,凤芝犹如带了尚方宝剑一般,朝张桂芳问道:“妈,老师说了,立冬吃饺子,明天就是立冬了,咱家吃饺子吗?”

        “吃吃吃,一天到晚就知道吃。伱老师不懂事吗?这个时节提什么吃的?再说,冬至才吃饺子,谁家立冬吃饺子了?”张桂芳没好气的怼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孩子只知道张嘴,受为难的是自己,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妈,要不包蒸包吧。老长时间没吃白菜了,有点馋了。拔颗白菜,泡点粉条,我来调馅儿,保证喷香。”唐植桐这一星期没从空间里往外薅吃的,但生活嘛,还得继续,先紧着现有的用一回。

        “嗯,嗯,蒸包也行。”还没等张桂芳答应,凤芝已经不住点头,生怕亲妈不答应,又拿着作业做挡箭牌,振振有词道:“我的作业是看图写话呢,不吃蒸包,我没法写。”

        “刚才还说饺子呢,这会儿就成蒸包了?吃什么跟你写作业也扯上关系了?净糊弄我。”张桂芳乐了,说完凤芝,还不忘朝唐植桐交代道:“那就多调点馅儿,你明天跑一趟,给你丈母娘送些过去。”

        “行。”唐植桐点头应下,院子里这么多白菜,自家吃一冬是没有问题的。

        往年会跟邻居们分一些,今年嘛,先紧着两家吃,邻居这边不分或者少分一点。

        “谢谢妈。”小王同学没推辞,笑着跟婆婆致谢。

        “都是一家人,说啥谢。吃饭,吃饭。”张桂芳点点筷子结束了这场谈话。

        这段时间的供应一言难尽,副食时有时无的。

        前阵子还供应了几天萝卜,最近又没了。

        家里的冬瓜已经吃完,南瓜也不多了,可白菜还没到收获的最佳时间。

        张桂芳只能算着菜量,且熬着。

        平日里也就晚上会有一个菜,中午俩闺女回家也是窝头、咸菜。

        1959年11月8日,农历十月初八,立冬,星期天。

        其实大部分男人都是很专一的,比如小时候喜欢迪迦,长大后还是喜欢D+。

        唐植桐搂着小王同学睡了个小懒觉,软玉在怀,一个巴掌抓不过来,那感觉相当不赖。

        起床后,唐植桐先把炉子点起来。

        生火的时候,唐植桐觉得自己整天这么费劲巴拉的点炉子,有点走入误区了,以后可以将燃烧正旺的木头薅空间几根嘛,用的时候直接扔炉膛里,不仅省下火柴,效率还更高。

        简单洗刷一下,吃过早饭,唐植桐用温水泡上粉条,然后捡大的白菜,拔了两颗。

        自家种的白菜,没有用任何农药,外表简单冲洗一下,切掉根儿,切丝剁馅即可。

        白菜根也没浪费掉,扔鸡圈里喂鸡。

        眼下还能喂鸡,但等明年冬天的时候,就会流传一种另类的“种植”方法,将白菜根泡在水里等发芽,攒一攒就是一顿菜。

        剁好白菜,要先拌上些盐杀水。

        趁这空挡,唐植桐将葱姜切好剁碎,然后打了四个鸡蛋,吊了几张鸡蛋饼。

        张桂芳则负责和面,小王同学负责在一旁学习。

        家庭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小王同学对厨艺的不精通,甚至可以说一窍不通。

        她进城的时候年龄还不大,据她讲,那时候她家还用过一段时间保姆,后来就不行了,大多是叶志娟重操旧业,自己动手。

        多放油就甭想了,还有不到两个月就是春节,张桂芳已经有意识的攒下油,准备过年。

        唐植桐做完后,抽颗烟歇了一会,才起身找出块白布来,将剁成馅的白菜包起来,用力挤压。

        这时候最好在菜板下面垫上本书或者木头啥的,让案板自带一定坡度,便于白菜汁水的流出,在矮的那一端还要接上个盆接着,防止白菜汁水流到地上。

        将白菜压成团,解开布后不散开,基本就可以了。

        压好白菜,唐植桐又将泡好的粉条切碎。

        然后将所有的备料都一股脑的放进盆里,倒上点点油和酱油,又放上些盐,唐植桐才准备拌馅。

        为了让馅儿更好吃,唐植桐打开作弊器,在盆里加了些蚝油、酱油,然后大力搅拌起来。

        白菜粉条馅本来就很素,这回又没有多少油,想要好吃,就必须调的略微咸一点,否则不出味。

        “哥,真香啊,好不好吃?我能尝尝吗?”在一旁写作业的凤芝时时刻刻关注着唐植桐的动静。

        唐植桐抬头看了一眼妹妹,然后夹起一筷子,在凤芝的注视下,放入了自己口中,吧嗒两下嘴,满意的点点头:“我帮你尝了,好吃。”

        “嫂子,我哥欺负我!”凤芝那叫一个气,张嘴就跟自己的靠山告状。

        “那一会罚他最后吃,不过你写作业要认真,不能三心二意的,要做个好学生。”坐在一旁的小王同学把兄妹俩的互动看在眼里,觉得很有意思,在娘家敬民找唐植桐做主,在这小姑子找自己做主。

        “嗯,我认真写。”凤芝听闻后点点头,朝唐植桐做个鬼脸,正视着课本,开始专心写作业。

        在听人劝这一点上,凤芝要比王敬民高一大截。

        包蒸包的时候,张桂芳喊上了凤珍,让大女儿跟自己学着做蒸包。

        在张桂芳朴素的观念里,女孩子是要学着做这些的,否则结婚以后会被人说嘴。

        虽然张桂芳对儿媳妇很满意,但依旧有人在背后拿她不会做饭说事。

        张桂芳对此有所耳闻,只是不往心里去罢了,但她有时候也嘀咕,自己不介意儿媳妇不会,那凤珍以后的婆婆会介意儿媳妇不会吗?

        张桂芳不敢赌,所以她下意识的要将一些技能传授给女儿。

        只要这些技能是她会的。

        也许,这就是妈妈吧。


  (https://www.xblqugex.cc/book_10197465/1143604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