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462夹缝中的发展
工具超人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插翅难飞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唐植桐是卡着点来到椿树胡同的,到的时候,叶志娟还没回来呢。
“小唐,叶主任还没回来呢,外面冷,进来抽一颗。”高大爷看到唐植桐骑车进院子,拉开门朝唐植桐喊道。
“好嘞!”唐植桐将自行车锁好,麻溜的进了传达室的门。
传达室面积不大,既是高大爷工作的地方,也是生活的地方,屋里面很简朴,虽然里面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但额外的家具只有一张单人床,一个小炉子,两把椅子,两个马扎。
“卷一颗?”高大爷掏出自己的烟袋,让道。
“高大爷,还是抽我的吧,您这个劲大,我降不住。”唐植桐从兜里掏出自己的盒装烟,分了高大爷一颗。
“呵呵,托你的福,改善生活喽。”高大爷没拒绝,乐呵呵的接过去。
在唐植桐拿出火柴的时候,高大爷拒绝道:“省一根,用我的。”
唐植桐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高大爷从炉子里夹了个煤球出来,怼在嘴边点上烟。
“嚯,高大爷,您这要是一不小心掉衣服上,一年的火柴钱可就没了。”唐植桐抽了一口,提醒道。
“那不会,我手稳。当年冰天雪地端枪都不带抖的。”高大爷自信的回道。
“高大爷,您给我讲讲当年的那些事迹呗。”
“下回吧,叶主任回来了。”高大爷指指门外,叶志娟正领着王敬民从外面进来,手里拎着一個饭兜,一看就是没打算今晚做饭。
“得嘞,那回见,高大爷。”唐植桐屁股都没坐热乎,将没吸完的烟放地上踩灭,才出去。
高大爷在唐植桐出去后,摇摇头,将地上的烟头捡起来,放在了窗台上。
“妈,敬民。”唐植桐出去后,在后面跟叶志娟打招呼。
“姐夫,你咋在这?”王敬民转过头,一副笑嘻嘻的模样。
“走,回家说吧。”叶志娟没多问,先招呼女婿进屋。
进了门,换下鞋子,叶志娟给唐植桐倒了一杯水,才笑眯眯的问道:“今天怎么这个点来了?有事?”
“手册推广的事……”唐植桐将颜雄飞找自己的事讲给叶志娟听,最后点出来意:“这事给我提了个醒,既然受众群体已经扩大了,那这个赤脚医生是不是也得招一些男青年?”
“嗯,你考虑的很对,下面部分公社也跟妇联反应了,希望增加一些男性知识青年的名额。”叶志娟听完,没有批评女婿接下此事,反而很欣慰,能从这些小事中发现漏洞,并及时跟自己反馈。
“行,那我就放心了。”一听叶志娟这边已经知道,唐植桐就不打算管了,怎么招、招多少,用不着自己操心。
“颜同志的外侄叫什么名字?”女婿头一回因为朋友的事情找自己,叶志娟也上心了,打算帮一下,只要这青年距离录用标准不是很离谱就行。
“王波,王侯将相的王,波澜壮阔的波。”唐植桐立马报上了姓名。
“名字挺普通的,哪个公社的?”叶志娟点点头,又多问了一句。
“哎吆,我忘记问了。我这就去问问。”唐植桐一拍脑袋,接着很不好意思的摸摸,这个名字很大众化,要是到时候有重名……
俩都考上还好,要是有其他情况,可就闹了笑话了。
“不着急,先让他按流程报名吧。因为上面的首肯,手册部分表述还要调整一下,再单独说妇女、儿童就有些不合适了。后面印刷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大概还要一个星期才会准备考试,你回头打个电话问问再告诉我就行。”叶志娟拦下女婿,解释道。
“好嘞!那我先回去了,妈。”谈完正事,唐植桐起身准备回家。
“姐夫,姐夫,这个星期天吃啥?”王敬民在旁边写作业,竖着耳朵偷听,他并不关心谈的内容,只等着谈完问问姐夫的周末食谱。
“你有想吃的吗?”唐植桐压根没想过这个问题,所以直接把问题又踢给了小舅子。
“emm……可以再吃水饺吗?”王敬民歪着脑袋咬着铅笔头,想了一下,开口道。
“行,那就吃水饺。”唐植桐点点头应下。
水饺好安排,面粉肯定是有的,现在面粉的供给比例占家庭总定量的50%,馅子也不难解决,家里还有一地窖白菜呢。
不过,唐植桐有点不想吃素的,打算到时候看看天,天冷的话就能有理由整条鲅鱼尝尝,天不冷就调个三鲜的馅儿,反正上一回也吃过虾滑了。
叶志娟在一旁听着,待唐植桐说完,才开口问道:“手头有什么吃什么,不用特意去求人,以后的情况不乐观,懂吧?”
“妈,您放心吧,我知道。我跟文文商量了,以后每个星期都往这送点松子,粮食方面我会在春节前再跑一趟东边,不一定有面粉,但玉米肯定是能带回来的。”唐植桐将自己的计划说给叶志娟听,使其安心。
“嗯。”叶志娟点头,没说其他的。
叶志娟也看出敬民瘦了,前阵子缺菜,大部分时候都是靠着女婿、女儿往这边拿腌咸菜、鱼、肉顶着,要不是家里那点伊拉克枣和女儿经常往这边送松子,她真有点不敢想会怎么样。
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自家都这个情况,外地她更不敢想……
唐植桐下楼走到妇联宿舍大门口的时候,正迎上小王同学送妹妹回来。
“你怎么来了?”小王同学有些诧异的问道。
“有点事,正好一块回家。”正好放学的点,这个时候路上行人不少,不是说话的地方,唐植桐就说的有些含糊。
“行了,快回家吧。”小王同学笑笑,没有介意,朝静莹挥挥手,然后自己跟丈夫、小姑子出了胡同口往南走了。
“哎,我们又要发奖金了。”拐过弯来,小王同学跟唐植桐分享着自己今天刚听来的消息。
“不过年不节的,发什么奖金?”唐植桐一愣。
“嘿嘿,跃进奖啊,过两天就发。去年企业职工发了,只不过当时没有文教卫生部门职工的份,今年新加的文教卫生部门职工。”小王同学洋洋得意的说道,正缺钱买毛线呢,这钱来的名正言顺,谁又能不喜欢呢?
“得,跟我们不搭边,倒是得恭喜你了。”唐植桐听后笑笑,心里有了个大概的猜测。
表面看是奖金,实则是发钱刺激消费。
去年的时候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14.4%,所以在唐植桐打着办工作的旗号骗张桂芳取亡父身故救济金的时候,张桂芳才会心疼。
利息忒高了啊!
毫不夸张的说,在这个时间段,一个人如果有1000块钱,存银行单靠吃利息,也能活的比较滋润。
去年唐植桐考试的时候,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经降为了7.92%;
又过了俩月,等59年元旦的时候,利率更是降到了4.8%;
今年7月1号,才刚刚升了点,到了6.12%。
有点经济常识的人都能看明白,利率降低意味着刺激消费。
这年头为了刺激消费,也是有组合拳的,不仅仅单纯体现在存款利率上,前阵子报纸还在宣传收音机可以零元购,也就是赊货、分期付款,只不过唐植桐没买罢了。
佟旺想的没错,消费确实也是一种贡献,但限于思想啊、主义啊等等方面的原因,眼下的宣传口没人敢这么提。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这句话是莎士比亚自己说的。
姑且不论对错,这句话说明哈姆雷特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作为小说主人公,塑造是成功的。
同时也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对待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与别人是不同的。
同样的信息,每个人能读出的含义、层次都不尽相同。
大能能看出大势,小能能嗅出几丝风向,驽钝的只能看个热闹。
唐植桐以前就是看热闹的那一个,不经别人点拨,压根想不到新闻背后潜藏在水下的信息。
一个油罐车的背后,谁又能想到里面掺杂了运费下跌的因素呢?
就如同这一次小王同学发奖金,如果不是身处这个年代,再加上经历过几十年的爆炸般的知识冲击,唐植桐压根不会往刺激消费上想。
下午去买轴承的时候,唐植桐还想到了去年自己从报纸上看到的新闻,当时自己想的是“真正的轴承化任重而道远”。
但跟售货员聊了一通后,唐植桐感叹自己见识浅薄了,因为去年报道轴承化的时候,正值洛轴建成投产。
此时还有哈轴、瓦轴在生产。
轴承产能上去,就找销路,于是变着法的做宣传,让百姓买轴承。
设备是从北边贷款买来的,部分还是面临淘汰的,并非最新技术。
就这种技术,也是得来不易。
合同虽然早就签好了,但不是一下子落实的,时值棕熊和老鹰斗法,棕熊说我得超过你。
兔子跟在后面表态,伱超过老鹰,那我就超过搅屎棍子吧。
这才有了超、赶两个老牌西方代表(这部分审了,略做修改)。
言外之意:我是小弟,我附和你,我支持你,你也不能亏了我,以前谈好的项目得兑现了吧?
归根结底,还是咱国家一穷二白,非常急缺这些打基础。
事实证明,这步走对了,因为59年6月20日北边单方面撕毁了所有援华的合同。
那些已经落实的,他们就是想弄走,咱们也不肯啊!
至于后面那些“友好”,只不过是因为大家都姓“社”,维持基本的脸面罢了。
与此同时,工业产品的消化问题,也得考虑如何进行。
北边是想着工业品输出的,否则不会给这么多项目支援。
咱们想用工业品抵债,但北边更倾向于要咱们的工业原料、粮食、美刀用以抵债。
而出口途径又是被西方封锁的,也就只有一些轻工业品能顶着港县亲近大陆的民族资本家名义往外出,为此他们可没少受为难,所以一直很有优待,去世后更是极尽哀荣。
这种环境,美刀是非常受重视的,所以叶志娟在唐植桐的撺掇下,得到了提拔。
工业产品外销的路子基本被堵死,但贷款建成的工厂刚投产,一旦产出卖不掉的话,问题是非常、非常、非常大的,一个处理不好,满盘皆输。
这时候只有内销一条路能走,于是才有了关于轴承等产品的宣传,包括新闻报道及各类报刊、杂志、电话薄上面的广告就都是工业品的身影。
然而百姓哪理会这些?小农经济嘛,只有地里产出才是自己的,其他的能凑合就凑合,上面号召上面的,我装听不到,让掏钱那是门都没有!
鉴于这种情况,才有了58年10月大面积的公社化,以公对公的方式解决与轴承类似的工业品销路问题。
同时上面也在权力下放,让地方上上马“五小”,拉动消费。
几十年后,会有人指着这个年代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这也错误、那也错误。
咱换个角度想,一帮能四渡赤水、在各种矛盾中腾挪闪躲,不仅存活下来,还发展壮大的一帮大能,应该是有眼光的吧?
他们能看不到弊端吗?之所以要这么去做,还不是因为没有其他最优解?
尽管过程很曲折,但好歹都挺过来了,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攒下了丰厚的家底。
小王同学发奖金这事,也是其中的一环,本来上面的意图是让职工们去买买买,但实际上偏差大了去了!
唐植桐看过一份公开的资料,从57年到62年,每年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分别是:35.2亿元、55.2亿元、68.3亿元、66.3亿元、55.4亿元、41.2亿元。
最困难的三年,存款反而是最多的!
也正是由于这两年的尝试,中国百姓爱存钱得以印证,所以以后就再也没有过直接发钱让百姓去消费的举措。
以后每当想刺激消费,不是以旧换新,就是补贴、返现、优惠券等方式,总的来说就是得花钱才能享受折扣,不花钱,一分钱都不给。
所以每当有“专家”跳出来说要向某国学习,给百姓每人发多少多少钱的时候,千万别围着瞎起哄。
更不要以为众人拾柴火焰高,多点赞、多回复、多转发就能得到多少钱似的。
咱不知道那些“专家”的目的是啥,兴许只要关注的人多了,知道他这么提议的人多了,让人们下意识去和某国对比了,他的目的就达到了呢?
反正,钱是肯定不会发的,正如援助项目似的,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发展只能靠自己,国家是这样,人也是。
(本章完)
(https://www.xblqugex.cc/book_10197465/1143339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